离开家已经有三年了,单单三年就足以让我觉得我离开了几世纪。
题记
话说在我12岁的世界里,我脑海里根本没出国读书这四字。那时的我只顾着认真读书,尽情地与同学玩,享受我最后一年的小学生活。殊不知,这时父亲与母亲已开始计谋某件事了。
记得那是个很宁静的夜晚,父亲刚与在新加坡的姑姑通话完。之后与母亲嘀咕着什么,就到我房间找我谈话了。当时的我以为父亲只是要检查我的作业,可看完我的作业后,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泓啊,去新加坡读书吧!”我当时真的整个人愣住了,心想,我的耳朵出了问题了吧?看我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父亲再次说了那句话。看来我的耳朵没出问题,是真的。其实,那时虽然知道在国外有个姑姑,却连想都没想到她会提出我出国读书的想法。不过我也没有思想准备,父亲劝我不应该犹豫的,这是好机会,就得好好把握住。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呢。出国读书当然好,这我心里清楚,不过,要让我离开我的家,漂洋过海去读书,老实说,我心里真的放不下。特别是与我相处了快6年的老师同学们,我亲爱的学校。叫我如何舍他们而去?6年的感情怎能说断就断了呢?
尽管有如此的不舍,我最终乘着飞机,与母亲来到了新加坡。父亲还得看管着家,因此就没来了。坐在飞机上,那4个小时的时间,我心里翻腾着说不清的感觉。想着自己离着家越来越远,我不禁让那忍住了很久的眼泪流下来了。母亲清楚地了解我的心情,把我抱在怀里。
只不过,自己永远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在这么快的时间做出决定。父母亲并没有逼我或催我。只不过那时自己清楚知道家里父母亲的关系已经开始有裂痕了,为了不想让母亲每天都在父亲的责备当中生活着,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让父母亲办好一切手续,与母亲离开了。
4小时过后抵达新加坡。当自己第一次踏入这小岛时,我难以相信自己已经在另一个国家了。它给我的感觉似乎不陌生,让我有在厦门的错觉。第一次踏入姑姑家时,很兴奋。因为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一个家。虽然不大,却令人感到温馨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第一年过得挺辛苦的。但心里也明白开头万事难。自己接触英文的机会很少,懂得的英文知识少得可怜。因此读英文时特别费力。自己第一次英文就拿了全班倒数第二。回到家自己哭了很久,那成绩是我7年的读书生涯中最差劲的一次。我感觉自己被别人远远地抛在后面。那时,母亲也回了家一趟,我更是觉得这世界抛弃了我。
第二年上了六年级,是很关键的一年,因为有毕业考。那时压力很大,各科成绩虽然有进步,但也不是特别稳定。我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我累了,我觉得英文是我最大的累赘,我被它逼得快要窒息了。我在想是否我没考好小六会考,我就准备回国了?
“Oh
my
是我的第一反应,跟随着是“No
不可能的,也是不可以的。我回去的话怎么向父亲交待,怎么向我敬爱的老师们及可爱的同学们交待?不,我一定得考上中学。一定。那次,我挣扎了很久,我多多练习英文。我得练习,练习,再加把劲练习了。我相信天道酬勤吧!最终,12月我拿到成绩了,我考上了。虽然不是很好,不过我认为那分数是值得的。
三年一眼就这么过了,我也一路读到了中学。在这里,我充当着一个迟到者的身份,原本该读初三的我,在读初一。想着自己的中国同学在初三这重要的时刻发奋图强的学习情景,激起了我想念的细胞。我很想念他们,很想念着那气氛,很想念着我们一起读书过的课室。
三个春天,三个夏天,三个秋天与三个冬天过去了。每一个季节的换季时间我就格外想家,我回忆着以前每一次的换季我家都有改变,不管是在服装上,家里的摆设,还有是否忙碌的生活。虽然在这里对我来说,是过了整整三年的夏天,似乎春天,秋天与冬天是遥不可及的。不过也确实如此。我离开家三年了,我父亲是不是有更多白发了?家里还是老样子吗?家乡是不是变得更科技化了?还有天空是不是依然那么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