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往往会使人联想到一些美好的事物,而且美也是个动词,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丑,往往会使人联想到一些丑陋的事物,而且丑扩散力很大,可以使世界弥漫厌恶。美与丑,天壤之别,但是在某些情况“丑≈美”。
期中的紧张阶段过去了,在春风得意的季节,我们去一个很远的郊区春游。路上要做3个小时的车,很漫长、难忍。到郊区的时候,车上突然有了一股很难忍的臭味。
“好臭啊!哪来的臭味啊?”同学们纷纷抱怨着。
“是张志夫弄的吧?他脚臭吧!”一位同学这样说。本是郊区很常见的施肥用的粪便味,同学们却怪罪于张志夫。
张志夫,大概是有着些先天的缺陷吧,在我们班是个傻乎乎、受人讨厌的人物,他没有好朋友,大家都不想和他说话而且经常嘲笑他,故意让他难堪。很多时候他很无助,他没有错,但大多数人都觉得错总会出现在这个“神经病”的人身上,他又能怎么办呢?
“嗯,肯定是张志夫,没准还是他大便了呢?离我远点!”很多说话前不三思的男生们同意了。
……之后他们越说越让人恶心,越说越让张志夫难堪。
“不是我,绝对不是我!”尽管他尽力反驳,但语气很无力。这么多人眼里,他就是制造丑陋的一个人,他不能改变。他不再理会同学们,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默默地低下了头,靠在前面的椅背上,估计他的脸很红很红,眼神中充满了可怜与无助吧。
“不是张志夫!以前我去过郊区,郊区施肥时就是有这种味道的。”孙可不愧是文明之星,用真理解释了。但也许是无法解释的思维定势吧,有些人还是半信半疑。
我看到了,旁边的孙可是想了很久才说出来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的。我也知道张志夫不可能让全车弥漫着臭味,不过是他们造谣。“那就是说,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这臭味其实是芬芳的泥土与青草的味道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春》这篇如此美的课文,但我把这话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同学们不再议论这臭味的来源了,而是向窗外那篇绿油油的草地望去。孙可这句话,朴实、简单,没有修辞手法而且不过30个字。这么微小的一个细节却让无助的张志夫没有受到嘲笑,这一小细节也把臭味变成了让人欣赏、赞美的“芳草气息”。这时候我才明白,一个约等于号是可以把丑与美连接起来的,如果丑≈美,世界会永远很美;如果美≈丑,世界永远存在丑陋。世界美了,就不会存在制造丑陋的人,每一个人的心灵、行为和外表,都是美妙的,无助的人可以得到心灵慰籍。
有人问,这样一个细节,能不能很快影响到我们,让我们都学会化丑为美呢?我说不。这么几句简简单单的言语,对于一些人认为世界是丑陋的观点,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这美丽的细节就像一阵夹杂着芬芳空气的春风,芬芳多一些,我们身边的丑陋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找不到美的人不过是觉得“美≈丑”,利用约等于负号的性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化,美丽就会更多。我相信,美就在我们身边,不是没有,而是我们发现不了,没有发现“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