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城“仁义巷”位于老城西街中段北侧。据传该巷形成于明代,曾有一段被人称颂的故事。
明代中期,商业兴起,湖北、湖南、广东旅居新蔡的商人,在此合建“湖广会馆”。馆址位于老城西街中段北侧(今服务公司院),西与曹家大院(今基督教堂)为邻。后来两家的界墙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双方都认定界墙为各自祖先所建,从而发生了界墙所占地的主权纠纷。两家均据理而争,各不相让。新蔡名绅富户,分别偏袒一方,加剧了双方争闹。此案曾经过县衙审理,但是好久审理不清。
不久,曹氏将此事捎信诉之于本家在京官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曹凤。曹凤以睦邻为百年大计,即在书信上批曰:“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曹氏收到回信后,遵照而行,主动让出三尺地面,并立墙为界。湖广会馆主事醒悟曰:“早知今日事,何必有当初!”即效仿之,也后退三尺,另立界墙。事后两家宴请达官、士绅,互表歉意,主动和好。从此就在这里出现宽六尺,长达三十三丈的笔直小巷,成为西后街人们越此巷、上大街的必经之路。
两家你仁我义互让地面的事,受到公众的赞扬:“争之不足,让之有余,互相谦让,品德高尚”。这条小巷由此而取名为“仁义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世代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