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买了一本数学考卷来做。刚开始,我做得很顺利,但做到判断题时,我被一道题难住了。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沿一条直线把一个图形对折,两边大小完全一样,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看完题目,我想打勾,另一个念头却在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书上写的是对称轴的两边“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而这里说“大小完全一样”, “完全重合”和“大小完全一样”有区别吗?是不是“大小完全一样”就一定能“完全重合”呢?想到这里,我就停下了笔。
我反复地想了一想,决定还是做一个实验来证明。我先用纸剪了一个圆形,把她按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对折,两边的大小一样,也重合了。我又剪了一个正方形,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沿着两份中间隔开的一条直线对折,两边重合了。我拿起笔来,就要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打上勾。刚要下笔的时候,我又犹豫了:如果大小一样就会一定能重合,那正方形岂不是有4条对称轴了吗?我迅速剪了一个长方形,把它分成了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沿着那条分界的直线对折,得到的结果却与圆形、正方形的试验结果截然不同:两个三角形大小一样,但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不能重合。于是,我开心地笑了,就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打上了一个差。
做完后,我看了看后面的参考答案,果然对了!
我想:如果我当时轻易地根据表面现象作出判断的话,就很可能作出错误的选择,但是,清醒的是我没有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是透过表面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动手做了实验,才找到了问题的正确答案。
其实,不光是做数学题要这样,做其他事情也应该如此。因为人生本身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判断题所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