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动物来说,无论低级的还是高级的,都要像马克思所说的先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食”的问题,然后才能涉猎其他。而在“觅食”这一点上,“任何外来的帮助也不能代替本身的努力”,所以,树立自己觅食的意识、提高自己觅食的能力,实乃立身之本。
有一种寄居蟹,它不但“白住房”,吃的也是坐享海浪带给的食物,于是,它只能饥一顿饱一顿、有上顿没下顿地在朝不保夕中艰难度日,即使不夭折,也长得又瘦又小,成不了大器。原因何在?自己不觅食,一味接受赐予的结果。
而南美洲的鹰却不同。它们鸷猛强悍、爪坚喙利,翅刚健而富有弹性,体健硕而不乏敏捷,捕猎时或一飞冲天,或直射大地,百发百中。然而,这种高超的觅食本领绝非天生,是鹰妈妈“残忍”地迫使孩子练就的。在雏鹰刚长出翅膀时,妈妈要啄烂它们的羽翼,让翅膀再次发育,使之更丰满有力。在刚学会低空飞翔时,妈妈会叼起雏鹰飞向高空,然后狠狠地抛下悬崖,逼迫孩子振翅飞离巢穴,去独立觅食生存。就这样,这种鹰才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里,拥有傲视万物的一席之地。
其实,不仅动物里有寄居蟹一族和苍鹰之辈,世间同样有令人讨厌和值得点赞的人。
据报载,有年轻的小两口,他们生了孩子后,还赖在父母家里白吃白喝,一家三口一齐啃老,害怕经受社会上的艰辛,父母催促也不去找工作。请问这两位,父母百年后你们怎么办?如果年轻人都这样,家国希望何在?还有一些吃青春饭的女人,她们以色事人,不学无术,好吃懒做,只想过寄生虫一样被包养的生活。试想,等到她们人老珠黄、风韵不再,恐怕免不了凄凄惨惨戚戚吧!可见,及早培养自己觅食的意识和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啊!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清代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还乡,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修了一座桥,子女们有的不理解,他说,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天地自己闯,靠天靠地靠祖宗不如靠自己。在他的鞭策下,子女们不靠父亲这棵大树,各有各的作为。
远见卓识的父母,深懂爱子之道,其真爱就是“为之计深远”;志存高远的子女,不会依靠“喂食”生存,他们会紧紧抓住觅食机遇,努力掌握觅食本领,争做自立自强的人。因为,不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自己觅食永远是生存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