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缘身在此山中

初二/说明文/641字/125℃/2025-04-19 23:31

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之所以千古流传,不仅仅因为它意境优美,更主要的是这首诗中的后两句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我们的思想、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绕不出“此山中”,走到山外去“欣赏”。考虑问题时,我们要绕出圈子,站在各个角度上去考虑。有时我们往往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从不考虑如果自己是另一个人,又回怎么想?看问题要想看的更全面,更透彻,必须这样做。

但再从另一方面去想,庐山之美,如果只在山外看,却不亲身体会,走进去欣赏,没有什么意义。只有身在山中,才能领悟出它内在的美。在山外,却只能欣赏到它的表面。这自然就成了矛盾。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就拿我们来讲吧,我们是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未成年人,享受着社会给予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家庭中,爸爸妈妈呵护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在关心着我们,但我们却被幸福“侵蚀”了。家长的溺爱,造成我们没有自立能力,老师依赖别人。在别的孩子看来,一定会觉得我们十分幸福,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但在老师眼里,别的家长眼里,就认为这对我们没有一点好处,现在是轻松自在了,可以后呢?我们还要在依赖家长吗?可见,“旁观者”特不是都“清”的。

再拿吵架这事来说吧!双方因为某种原因而吵架了,自己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的。而旁观者却看的清清楚楚,谁是谁非,心知肚明。所以说,一般来讲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吾学此诗,真乃感触甚多矣!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六年级|记叙文忆,想,思,结局,一样

    忆,想,思,结局还是一样。走到街堂,呵,上海的街堂,风景真的好迷人,好壮观!绿化带的植物,饱受着那些...

  • 初一|记叙文外公的大学

    1、十一载期盼的岁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升起了民族希望之光。招生制度的改革,高考的恢复,他这个老学生和年龄...

  • 初二|记叙文尽显山水情怀

    龙湖位于龙山与谷山之间,东北南三面有滕州至邹城的公路环绕,它是北沙河上游最大的水库。该水库始建于19...

  • 六年级|记叙文冬雪

    早晨,掀开窗帘,啊,下雪了!我好兴奋!我飞奔楼下,踏雪漫步,雪花们像一个个淘气的娃娃玩耍着,又像是一...

  • 五年级|散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想起我国多少的英豪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他牢记母训“...

  • 初二|议论文黑色荆棘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是一朵高傲带刺的玫瑰,却没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颗脆弱而永远开不了花的花骨朵罢了...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