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漆黑一片,远处却又几点明灯亮着,挖土机“轰轰”响着。晚自习时,老师教我们念“残垣断壁”,一声声平乏单调的声音在“轰轰”声中若有若无,心中不觉几分凄凉。“残垣断壁”仿佛就出自挖土机的声音,十分紧促的节奏,在夜空中隐隐约约。
心绪离开了课本,望着白日繁华的街道上作响的挖土机,想:也许那也变成了残垣断壁,也许我的心也变成了残垣断壁。曾了解“火烧圆明园”,它的前身,与它的尾声,使我更加明白了,加深了对残垣断壁的一种厌恶之情。词典上对它的解释是:“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惨景象。然而,人们殊不知心灵的残垣断壁。这层意思是抽象的,却更发人深省的。
虽然我对它厌恶,但我更加肯定的是,它是一种诗意的象征。抚摸暮色下的残垣断壁,沉甸甸的思绪引向昨天,滑落满地的悲伤。昔日的辉煌,诗意地存在其中,隔绝尘世。“残垣断壁”本身就偏贬义,所以它的诗意,也许是一种失意。
月儿弯弯,像割了一块似的。我诧异道:“月亮竟也成了残垣断壁?”印象中的月亮,似乎常年阴晴圆缺,今天的月亮在我却成了惊异与悲伤,隐约有一种发自内心无名的萌动。常见一句话:物体的残缺与生活的腐化有什么必然的关系。突然觉得月亮不是以前的了,腐化的是过去。
残垣断壁又是一种逝去的象征。当万物都归于残垣断壁时,时光也会停止。逝去往往是一种美好,也让我们喜爱残垣断壁吧。
也许,窗外的残垣断壁是一处我曾未深入的地方,也许是我衰败记忆中的遗忘分子。今夜,内心中不知为何有这样复杂的心情,残垣断壁—一个熟悉的词,却在这夜空中以不同的表皮荡漾了。
下课铃响了,我背上沉甸甸的书包,已是深夜九点,我没有回家,只是去了施工的地方,飞尘中看见了过去。
此文,献给过去,祭奠那隐匿的残垣断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