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于这个浮躁的社会来说,能静心寡欲,能安静的回归自己,尤为重要。
时常觉得,宁静应该是一种修心的方式吧!然而,现实总是事与愿违。从来不喜欢喧闹的人,却一直置身于喧嚣。五味杂陈的心事,不能沉淀下来的浮躁,都是一种心态的体现。人只有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冷静客观。心静了,一切自然清晰,看问题的角度也自然深刻。宁静,正如陈年收藏的古董,越是经过时光的沉淀和打磨,越是年代久远就越有价值,就越能存储内涵,磨砺心智。不再走近纷扰,安心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情,落个自在清闲。
人到中年,便不喜欢琐碎和争吵,经历多了,就习惯了安静。渐渐地不再去理会喧嚣,学会现世安稳,学会了淡然,面对一切纷扰开始波澜不惊。浮华过后,不再纠结,那清心寡欲的背后,早已不想去争论孰是孰非,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安静下来,写写文,烦躁时候写写心情,一个人的世界独自享受安静的美。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在和自己独处,并非都需要融入彼此的内心,也无需走进谁的生命里。安置一颗浮躁的心,别让困扰捣乱了心境便好。安静,妥善安放自己的位置,不为了一些纷扰再纠葛了,或许,对于生性孤僻的我来说,回归才是最好的归宿!
生活简单而平静,不张扬,归于平静。这个过程正如盛满水的杯子,装满了酸甜苦辣,绝不是单一的色调。水从沸腾到温热,逐渐冷却,也并非瞬间能做到。这个过程和人的一生极其相似,它要经过成长,经历,磨合,沉淀才能到达一定的阶梯。水无鱼则清,人无欲望才能恬淡,有所顿悟,冰释了膨胀的内心。杯水流逝,慢慢在时间的消耗中蒸发了水的比重,人类依赖的感情也会在不断地彼此漠视中失衡。心的天枰难以称得出分量,水的干涸验证了遗憾的存在,便多了牵绊和纠葛。一切的一切,不是谁的过错,皆是因果。
喜欢安静地独处,渴望漫步在田园。久居都市,想邂逅《桃花源记》的田园美景,清闲自在的梦往往会逐一落空。心中设想,世外桃源该是什么样呢
碧空如洗般湛蓝清澈,远山含黛,山峦迭翠,偶尔有薄雾升腾,微风一吹,瞬间化作一条直线,消散于无形。苍松翠柏常青,百鸟争鸣,花开姹紫嫣红,振翅的蜂蝶飞舞于花间,采集盛放的花蕊间,芳香的蜜,一刻不肯停歇。举目四望,白云飘飘在天空曼舞,风旖旎而至,悄悄诉说着情话。山水之间,一崎岖小路,绿草葱郁,野花暗送泥土的气息,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缓缓步入石阶,路有依稀的行人擦肩而过,热情地打着招呼,冷漠何处遁形
浓密的山林间不时传出牧童的短笛声,悠扬的曲调,诉说着淡淡地忧伤。山水相依,潺潺流淌着的碧水,走在细雨微风中,轻轻地嗅着芳香,气定神闲,悠然自得。
“乾坤客我静,名利使人忙”,经典的佛门禅语时刻警示着迷途中的人。浮生犹梦,欲望和贪婪是最大的敌手,名利与争斗永远走不出世俗的怪圈。乾坤朗朗,生命匆忙,如此尘世想换取修心之所难上加难。文人墨客渴望超脱凡尘,迷途中的世人希冀做到淡泊名利,走出纷扰,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做名利的羔羊,不为纷扰而困惑,竟如此的举步维艰。然而,宁静于心,淡看所有固守一颗冰释欲望的心,才能坦然与时光对话。安静于尘,沐一段清浅的光阴,方能修为无欲无求,无念无嗔,向佛心贴近。
暮鼓晨钟,声声入耳,看不穿尘世沧桑,怎能修得心智
经声佛号,走不出欲望的牢笼,又如何能修成心之菩提
淡行于尘,性行至善至美,心怀感恩之思,静则不乱,修心为城,摒弃污垢,静守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