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苏东坡》读后感

高一/读后感/1002字/181℃/2025-05-19 07:20

这里的“苏”不是苏州,更不是江苏,是苏东坡,进一步说,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我读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合上书,仿佛有太多的话要一吐为快。然而生活浮躁,常常使我遗失表达的欲望(或能力),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我究竟喜欢他什么,还真要好好想一想。在我还没有想好之前,先说说无关痛痒的:翻译。

虽然无关痛痒,这却是个令人遗憾的话题。原因很明了,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只有两个从英文转译过来的版本(而且译者都是台湾人);写这本书的人不是约翰生或者萨克雷,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作家,而且是能够“幽默”的林语堂。如果早些年林语堂亲自用他的母语写个内销版本,我今天还需要在这里多此一举地讨论谁的翻译更加精妙和原味吗?

我从朋友那里借到宋碧云的译本,海南出版社,1992年出版。最近买到百花出版社策划的“20世纪四大传记”系列中收录的张振玉的译本后,将两本书中的一些段落作了比较,在没有原文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对两人的译笔有了一个粗疏的印象。总的来说,两者各有千秋,也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我先通读的是宋译,当时就觉得她能把那么多人名、地名、官名及引用诗文对译无误,如同精通历史的学者用母语写作,殊非易事。不像我见过的一些译著,由于译者缺少历史知识,又不肯多费点查证的时间,那种施以强暴乱翻一气的例子,真让人忍俊不禁。这个译本下了不少功夫。当然也有一些我都能看出的误译,如令人如坠雾里的“巨儒政治家”,中文里本有“士大夫”这样的对译。在表述上,宋译带有欧化句式的痕迹,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情,我看有时候好像非得这样措辞,才能更加清楚与生动。宋译很有一些传神妥贴、生动自然的例子。兹举其一。“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是宋译:“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这是张译。我觉得前者要好出许多。

但是张译从总体上看,血肉更加丰满,文辞也颇事雕琢。句式上力戒欧化,多用短句,节奏的把握也更胜一筹。因此比较的结论,似乎张译更到位,更接近说中文的林语堂。宋小姐先于张先生,不管译文水准如何,先行之功总是不可磨灭,而后来者只有做得更好才有存在的必要。

王小波曾说过好久以来中国最好的作家都在搞翻译(大意),从和本文相关的角度理解,也可以说翻译是一项极需要智慧的活动。我看到那么多人在用糟蹋母语的方式写作,心里不由得敬佩那些在语言的地图上出入自如的大师,愿上帝在天堂里为这些默默工作的人安排至少两块墓地,阿门。

  标签:读后感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一|其它七号公园

    小寒和小晨是所有人都羡慕的一对幸福的情侣,小晨26岁,事业小成,小寒才22岁,她很天真,和小时候一样...

  • 初二|其它致小偷同学的一封信

    某某同学:你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想必你已经逍遥自在好几天了。你拿着我们全班同学咱饮料瓶子卖的钱...

  • 初三|议论文请你想一想,再想一想

    古人有云:“凡事三思而后行。”可现实中,偏偏有一些人更愿意“反其道而行”,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来阐释这...

  • 六年级|其它喜庆的春节习俗

    每次听到电视上的儿歌声: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买烧酒……每次听到这首儿歌:...

  • 三年级|记叙文家乡的西辽河

    吉林双辽第一小学 三年七班 杨莹我家乡的西辽河,有数不清的鱼、蝌蚪……河水在桥下荡漾,像一大片蓝色的...

  • 初二|散文远方的你,听见了吗?

    今天阳光依旧灿烂可是却忍不住悲伤也许应该微笑吧却突然发现微笑也痛苦今天,是你离开的第275天了今天,...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