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台东六路小学 五年级四班 张黎光
2007年的5月1日,我和妈妈从青岛乘飞机到达宁波,汽车前往了浙南乐清境内的雁荡山。
接团的导游是一位胖胖的阿姨,正值中午,我们腹中饥饿,来到一家烟囱正冒着屡屡青烟的农家。从屋里走出来的是一位60岁左右的阿姨,她性格爽朗、一张黝黑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她见客人来了,二话不说,赶紧把我们请进客堂,一边让我们坐下,一边端出雁荡的特色,热情招待我们。当饭桌上摆满美味,一股股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望着香喷喷的豆腐干和香螺,我的好奇心顿时膨胀起来了:“这是什么东西?”站在一旁的导游阿姨发话了:“此乃茴香豆腐和辣炒香螺也”,导游阿姨用诗人的腔调幽默地说。逗得大家“扑哧”地笑了。我们忍不住“哗啦啦”地拿起筷子抢了起来,每个人都急着把豆腐干和茴香豆赶快放进嘴里。那热火朝天的情形,犹如一群鲨鱼在抢食一条沙丁鱼,我急得连饭碗都被碰倒了,大家又吃了炒粉干、油炸饺子、猪脏粉、矮人松糕、白蛇烧饼,直到打了饱嗝才肯罢休。大家正想付款结账,却被热情的导游阿姨拦住了:“就当是我尽地主之谊吧!”看到这,我们也不好强塞给她,也就道了谢继续跟着导游朝山上走了。
天刚下过雨,陡峭的山路被林荫小路遮挡着,一块块石头潜藏在泥土中,我的眼睛光顾着看前小路的泥泞和崎岖,没留意脚下的石头,竟然被绊了一下,扑向路边的大石头,幸好妈妈眼疾手快扶了我一下,我只是被石头碰了一下腿,看着发青色的腿,我不禁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继续小心翼翼地跟着队伍卖力的朝山上爬去。
不知过了多久,走了多少路,终于看到了大龙湫,大家蜂拥而上,脸上灿烂的笑容表达了内心的喜悦。我们一路小跑,来到了瀑布前。望着挺拔的雄伟山岭上喷出晶莹透彻的泉水,一条条小河流会集成一条波涛汹涌的急流从瀑布上倾泻而下,最后却在“哗啦”声中变成湖水,看着这景象,我想起了老师以前说的“滴水成河,粒米成山的成语”,“牛牛”妈妈推了我一下,咱们去坐竹筏吧?想象着水中快乐的我,不禁连忙点头,像一只拨浪鼓,古朴的竹筏构成了江南水乡独具特色的景致,我忍不住赶忙跳上竹筏,找了个较靠近中间的位置坐了下来。半晌过去了,这只竹筏成了众目睽睽的焦点,竹筏在农家的撑篙声中渐渐离开了岸边,那水中的圆圈状波纹向外扩散开,这不正像是声音在水中传播吗?再看那波纹,变得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像一面水中的明镜。再仔细观察,水中浮现出天真的我的脸庞,“描画得那样逼真。”“哗啦”声越来越近,水面的波纹也越来越模糊。
我过身去,看见船慢慢驶向瀑布,“哎呀”,急流倾泻下瀑布时,打击到水面,飞溅起凌乱的水星,溅落到我的衣服上,衣服虽然被打湿了,但是我却觉得有趣极了,看着瀑布,我忍不住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石子朝瀑布使劲仍了过去,石头撞击到瀑布后竟然没有一丁点的声音,似乎是被“哗啦”声“淹没”了,原来这才是大浪淘沙啊!我惊叹到,船行之旅结束了,夜幕悄悄降临了,我们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仰望着雁荡山峭拔高峻奇形怪状的山峰,听着导游诉说关于“雄鹰敛翅”、“夫妻峰”、“飞来峰”的动人传说,不禁沉浸在雁荡灵秀的美景中。
2007年5月7日,我们踏上了回乡的旅途,但我的心思却挂在了灵秀的雁荡。
评析:
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故事情节依照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变化,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内容生动而给人一种凸现感,把读者似乎也去了所游览的境地。思路开阔、用词讲究,令人荡漾起生动之感。
文章中没有直接写出“快乐”之感,但整个文章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指导教师:乔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