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三十,奶奶让大家都一起来帮忙包芋子包。
奶奶挑选好了芋子放进锅里蒸;姑姑把捶芋子的工具洗干净;妈妈找好了薯子粉,洗干净了所需的碗碟;爷爷把芋子包馅煮了起来。
一会儿后,芋子蒸好。我和妈妈、奶奶开始把芋子的皮剥掉。爸爸的力气大,他三下五除二就把芋子捣烂了。奶奶和妈妈一人加水,一人加粉,爸爸又卖力地捣起来。最后,奶奶把这些半成的“芋子皮”,捏的更结实一些。
这时,芋子包馅煮熟了。我、妈妈、奶奶、爸爸、姑姑都一起包芋子包。爷爷则把“混乱的战场”打扫干净。
包芋子包的步骤是——先抓一小团“芋子皮”在手上,用大拇指在中间戳一个洞,再把皮弄薄,放馅。最后束起口子。看上去简单吧!可是我一动起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总是包不起来,馅会露出来,总需要“补丁”。
在香香的馅的诱惑下,我总不免有种偷偷的吃馅的冲动。每当我“下手”时,他们总是会说:“你呀,可真是一个‘小馋猫’!”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谁让爷爷煮的馅这么香呢?
包着包着,我就问妈妈:“芋子包是怎么来的呢?”妈妈说:“就说以前客家人没什么吃的。俗话都说‘番薯芋子半年粮’。老是吃芋子、番薯谁也会吃腻的。聪明的客家人就变着法儿吃。把番薯做成粉,把芋子和番薯粉拌在一起,蒸煮,就可以吃了。后来我们生活较好一些了,又在那里面包上肉馅、菜馅。后来才有了现在的芋子包。知道了吗?”“哦,我知道了。”
包完了所有的芋子包,我们的手、衣服都是白白的,认真清洗过后,放进锅里蒸的芋子包也熟了。我们都忍不住尝了几下,好好吃!
除夕晚上,奶奶“好小气”,就只让我们吃一小部分芋子包。她说,这些芋子包要给大伯、大姑、小姑、利姑都带一些回家吃的,所以我们要留一些,不能全吃完哦!
新年过完了,大家都带着有关心、想念的芋子包回家去了。芋子包吃完了,但新年时,那浓浓的亲情,我永远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