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论道必缮性

初一/议论文/1015字/320℃/2025-04-03 03:31

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题记

古时候修道的人,以恬静涵养智慧。智慧生成而不外用,称为以智慧涵养恬静。智慧与恬静相互涵养,而和顺便在心性中养成,德就是和;道,就是理。德与一切相容,就是仁道与一切和顺,就是义;义明而与物亲,就是忠;内心朴实而归于情,就是乐;行为忠信而和乎自然,就是礼。礼乐遍行,则天下大乱。他人的德性本来是纯正的,而却要他人接受自己的德性,德性是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强行施加就会使人失去自然的天性。

上古之时,于混沌蒙昧中,相处一世都很淡漠。在当时,阴阳和顺而宁静,鬼神互不相扰,四季和乎时令,万物不受伤害,各种生物不夭折,人们虽然拥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却无可用处,这就叫完美纯一。当时,人人无为而合乎自然。

等到道德衰败,到燧人氏和伏羲氏开始治理天下时,民心虽然顺从,但已无法归完美纯一的境界。道德又衰败,到神农和黄帝开始治理天下时,天下虽然安定,但民心已不顺从。道德继续败坏,到了陶唐氏和有虞氏开开始治理天下时,大兴教化之风,扰乱破坏了淳朴的民风,背道而行,危害道德,然后舍弃天性而顺从心机,彼此以私心相互窥测,天下不能安定,于是便附加粉饰,夸阔比富,粉饰毁坏淳朴的本质,比富淹没天然本性,于是民心开始惑乱,无法返归恬淡的性情而恢复本初。

由此看来,世事败坏道,道败坏世事世事与道相互败坏,有道的人怎么复兴世事,世事又怎么复兴道呢?道无法复兴世事,世事无法复兴道,即使圣人不在山林中,他的德行也要隐匿了。

隐匿,却不是自己隐匿。古代所谓的隐士,并不是隐伏身体不见人,并不是闭口不言,也不是藏其智慧而不显露,而是与世运大相背离,不用心智来困扰心性,独立自处而返归自然的本性,自己又何需有所作为。道本来就不是小行,德本来就不是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所以说,匡正自己就可以了。保全内心纯朴的心性就叫得志。

古代所谓得志者,并非指高官厚禄,而是指无以复加的快乐。现在所说的得志者,指的是高官厚禄。高官厚禄在身,并不是性命所固有的,而是同外物偶然而来,寄托一时而已。寄托的东西来时不可抵御,去时不可挽留,所以不要为高官厚禄而恣纵心志,亦不可为贫穷而趋炎附势,两者同样快乐,无须忧愁。所以不要为了追求外物而葬送了自己,受世俗影响而丧失了本性,此为倒置之民。

欲求得超然物外之道,需缮得无求之性,此为大道所成之根基,万物生源之始成。

无锡市东林中学初一10班 梁昕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三年级|日记飘舞的小雪花

    2010年10月14日星期四天气:晴今天是星期五,每周的星期五下午都是两节课。这可是我最快乐的一天了...

  • 二年级|其它小年的聚会

    大早我就被外面的鞭炮声吵醒了。妈妈赶快给我穿衣服,给我说我们今天要去舅爷爷家拜年。一进门我就看到家里...

  • 四年级|说明文兔子的眼睛为什么发红

    很久以前,孔雀和长颈鹿身上都还没有漂亮的花纹。后来他们听斑马说他们身上的本来也没有花纹,是历尽千辛万...

  • 四年级|记叙文水的循环

    在我们的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可你们知道水是怎样循环的吗?也许你们不会知道,因为没有几个人愿意去了...

  • 五年级|记叙文美丽富饶的台湾岛

    在中国地图的右下角,有一处美丽富饶、优美富庶的岛屿,那就是台湾 ,台湾有着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

  • 初一|记叙文护蛋旅途

    今天阳光明媚,我早早地踏上送蛋的征途。临行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一定小心点,千万不要把蛋打破。我兴奋的...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