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吐已尽

高一/记叙文/1016字/198℃/2025-04-21 20:48

珠三角曾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未婚的女子会梳一条长辫子挂在脑后,待结婚时由母亲或年长的女辈把其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后脑勺,称为髻。但有一群女人,她们自己把辫子挽起来,表示永远不嫁人,独身终老。她们被称为自梳女。

-

-

在一百多年前,广东顺德就有女子远渡重洋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打工,多数在广东地区进行丝织业。当时家中姊妹众多,不得不舍身顾家。她们为了自由以及家人的利益放弃了婚姻,自己盘起了发髻。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珠三角地区蚕丝衰落,不少姑娘就结伴来到南洋,多数人为生活所迫加入了当地国籍。

她们当初大多是及笄的年龄,操劳着把漫长的一生忙碌于兜不息的织布机上。飞梭见证了她们衰老的青春,雪白的布上印着她们曾曼妙的年华。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白雪漫上了头发梢上,她们知道该落叶归根,便陆续归国。

自梳们回到了沙头村,村民说:“村内二十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全是自梳女们从海外寄回钱来建的。”她们背井离乡漂泊在外,为了那盘起的发髻,从未结婚生育,将曾美好的憧憬断送在寄回家乡的一张张钞票里。一名百龄的老自梳说:“当一个人在海外,心里坚信,如果结了婚就回不到老家了,因为会有孩子的羁绊。”她们已经不必为生活劳苦,在1991年各方捐赠出资建了自梳们的“冰玉堂”,其中捐建的人中包含北京宋庆龄基金会。如今,闲暇时自梳们会相约在冰玉堂打“天九”,依旧不习惯喝茶喝白水而是冲一杯淡淡的白咖啡,品香度过一个又一个黄昏。

这冰玉堂渐渐热闹,却也慢慢冷清了。左殿里摆放着的自梳灵位们,也多了。一位已故的自梳姑姑的遗像下题着诗:童年往海外,辛勤享三代,晚年返故里,蚕丝吐已尽。

-

-

-

附:

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就是中国最后一批自梳女。 过去“自梳”具有特定的仪式,先由村中族人选择吉日吉时,良辰吉日一到,便请村里德高望重的婶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后举行“梳髻”仪式,自梳女将自己的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仪式当日,还要摆上几桌酒席,请亲朋聚会,以示公众。

自辛亥革命的发生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封建制度和习俗彻底破除后,自梳这风俗已经式微,到了民国初年,整个中国的丝业崩溃,自梳女无以维生,有部分便去港当“自梳住家女佣”,即妈姐;今日的香港北角东部的七姊妹,也是沿于自梳女。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三|记叙文校园里的幸福音符

    校园里洒满了阳光,飘逸着温馨,流露着幸福,充满着希望,跳动着一个一个的幸福音符。平平凡凡,忙忙碌碌的...

  • 六年级|其它古堡探险

    和往常一样,我总是在清晨散步,走着走着,天哪!我竟看见了一座辉煌的城堡,咦?以前怎么没看见过呢?在好...

  • 初一|记叙文我幽默的爸爸

    我有一个可爱的爸爸,他特别幽默,他每天晚上都陪着我,我真喜欢他。一天晚上,我问爸爸:”爸爸,人要到太...

  • 初一|记叙文家庭趣事

    高和艳结婚多年,生有一女儿。夫妻俩经常为了些小事争吵,一旦吵上了彼此不让步,谁也不服输,最后吵得谁也...

  • 四年级|记叙文玫瑰花的启示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可能会想,玫瑰花会有什么启示呢?其实它告诉我了生命,告诉我了要珍惜生命。看了下面这个...

  • 初三|记叙文我参观了航天展

    今天,上作文课时,作文班的张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少年宫的航天厅。有一位姓陈的老师给我们讲解。从陈老师的...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