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不是自己拟的,顺手拿来当作签名,想必是没什么人知道我的意图。毕竟,而今的人只习惯于看到流于表面的东西,不对更深处的所隐藏的东西感兴趣。但,也难怪乎。什么是人?如此便是,若非如此,那就不是人了。
——楔子
总听人言,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介在幼稚与成熟之间,可更偏向幼稚的一向。如今,正值束发之年的我们,皆是些后90后的孩子,在国家发展极为迅速的年代里成长,也同样在网络所造成的虚拟世界中长大。于是乎,我们渐渐远离生活,向网络愈走愈近;于是乎,我们被某位学者称为“冷漠的一代”,但这竟是美化了的称呼,是我们的专属印记。
谁道韶光易逝,奈何少年总把青春消磨。时光是不紧不慢的一个物件,它没有目的,也从不知道何为目的,只管自己公平、公正地一秒一秒走过,逝去。流水无声,但我们至少能够看到它的流动,而时光呢,才是真正的无声无影,却又不同于幽灵,它是真实存在的。任何暗示时光更替的东西,不过仅为载体罢了,然而,有几人曾为探索时光之真谛而努力,至少我没有。于是乎,我们习惯了表面上的世界;于是乎,我们都是能当人的。
读书已过十载,真正参透人生使命的不过寥寥几人。古往今来,及东及西,读书是一种信仰,喻示着对知识的信仰。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使我们的信仰变得愈来愈多。在青春里的你我,总喜欢将个人作为自己的信仰。所谓追星,只不过是渴望别人所拥有的,丝毫不曾观察自己的价值,也从不肯认真端详别人的模样。只是一味尾随,未及他回过头来,弱冠已过,临近而立,还谈什么青春。于是乎,匆忙调整自己的心态,为生活所努力;于是乎,越想摆脱却越难以控制,奔波千里,只为一阵狂吼。
奥斯卡·王尔德说:“过早成熟就是十全十美。”物质经济的膨胀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富足,但同时它又如同催化剂一般,将少年心中那颗尚未萌芽的种子,快速催化,发芽生长。几千万的青年人超出同龄人,开始在社会上的闯荡。多年以后,成功的仅仅是其中的极少数人,而绝大多数只能游离于城市边缘,穷困拥挤的城中村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向上,没钱;向下,丢人。于是乎,十全十美的他们沦落为国家的扶助对象;于是乎,他们要为自己的过早成熟承担应有的代价。
人生最绚烂的光景里,我们热衷于揭露国家政治的弊端,动辄将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相比,就好比将耶稣同玉皇大帝相比,同为神,但却没有太大的相同点,或许,都是男人。总认为自己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幻想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基于如此,过为自信的我们会在自己的笔下将对国家政治的不满一一陈列出来,然后再用旧社会游街示众的方式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成名很简单,只是你能出名的时间长短是由不得自己的。按照秦火火“谣言止于下一个谣言”的基本思路可知,“成名的人止于下一个成名的人”。中国人并不健忘,只是喜新厌旧罢了。于是乎,追求政治的人疾笔狂书,批判我们对于政治的冷淡;于是乎,“让文学的归文学,让政治的归政治”便就此诞生。
于是乎,美好的青春埋葬在了昨日。若将青春比作佳人,当我想起你时,你已在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