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就会背辛弃疾的“郁孤台下清江水”。爸爸告诉我,郁孤台在我们的故乡江西。
十年后,我带着那著名的《菩萨蛮》回到老家,终于见到了熟悉却又陌生的郁孤台。
今天的郁孤台,是否如同当年一般的英武?
事实远非我所想。低矮、暗淡、凋敝,在群山中只有一点灰白。郁孤台,你既是烈士英魂的象征,又为何如此破败?我依着辛弃疾的英魂,想找到些什么。
你还在俯望着江水吗?这江当然不是八百年前的江。八百年前,金兵入侵,生灵涂炭。郁孤台下的清江水,是你的叹息,中间多少的行人泪,是你报国无门的隐痛。而今,你的愁绪仍在郁孤台上,绕梁不散。
想着,却猛然发现,灰暗的,破败的,凋敝的郁孤台,在蓝色天幕的映衬下,竟是如此孤傲,清高,风骨凛然。我相信,作为一个“横绝六台,扫空万里”的伟大词人,你是不会为郁孤台兴衰而慨叹的。你的身影,本来就不是为一座台的兴衰而兴衰。
我问辛弃疾,在郁孤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曾经接受过多少文人志士的颂咏,为何只有你的一首《菩萨蛮》流传千古?辛弃疾不语。我望着他极目天外的身影,眼前的景象逐次幻化为熟稔的名字:苏东坡,文天祥,范仲淹,陆游,李清照„„我突然明白了,强烈的爱国之光在他们的词句中闪耀,历代人民对郁孤台几番修整,或许正是为了辛词中的一片丹红。
“江晚正愁予”的胸怀,“可怜无数山”的情愫,不正是中华文化脉膊上激越的音符!
我登上辛弃疾“西北望长安”的高台,看见被他对祖国的热诚染得一派丹红的天空,点染得群山俱羞。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人去,这种精神不去,台颓,这种精神不颓,即使滔滔江水干了,这种精神也将奔流不息地传衍!这就是郁孤台郁结的民族魂!
走下郁孤台,离开了辛弃疾凝眸着的身影,这种民族魂却像烙进了我的身体,烧得我心潮难平,却自豪无比。
让民族魂走进心灵,烙入我们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