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众生铸中华,万万一心炼真刀。
文笔为枪血溅出,亮剑锋存意留钢。
——题记
心中的那端是太阳,是耀眼的太阳。一个中国人为了他自己的祖国,宁可饿死,也绝不食外国人的粮!那是一名中国人,那是民族的骄傲,历史的脊梁骨,他的名字仅仅只有两个字——鲁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鲁迅,在默不吭声的奋斗着。拿起笔来,蘸上浓墨,挥出一道墨痕,“击倒”一片想分中华的“恶人”。挥一挥衣袖,扇走尘土,让中华大地得以长存。那一身的中山装,显不出什么高贵;那整洁的屋子里挂满了画,落满了书,却没有一丝乱感。添了一份墨香,一份文化的气息。
这气息凝聚了中国人的胆气,用笔杆捅破了那灰蒙蒙的一片天。让中国人看明白,谁才是真正的,无奈,生处“文革”,在形势的压迫下,接二连三的更换着笔名,就算是这样,鲁迅书籍也还是不好出,文章也还是不好发表,即使发表,文字也常遭删砍。如同有人所谈:“鲁迅《准风月谈前记》:“日本的刊物,也有禁忌,但被删之处,是留着空白,或加虚线,使读者能够知道的。中国的检查官却不许留空白,必须接起来,于是读者就看不见检查删削的痕迹,一切含胡和恍忽之点,都归在作者身上了。这一种办法,是比日本大有进步的,我现在提出来,以存中国史上极有价值的故事。”
那时出一篇文章要副刊编辑先抽去几根骨头,总编辑又抽去几根骨头,检查官又抽去几根骨头,这样还剩下些什么?而他们硬是要找些“塑料”将这骨骼,硬安在一起。而这所有的模糊的语言,读者们也只能“错怪”作者了。虽然现在的人用夸张的语言去形容当时,可也没有那么严重,他所写的大多文章都是“锋芒毕露”跟时事有些许关联。但仍然在发表着,也得罪着名人,批判着……这些都险些逼得他毫无立足之地,他太有分量,他太结实,一般人想撼他也撼不动,撵也撵不走吧!
鲁迅啊!你是中华的太阳!你用太阳的光辉照亮了文革的黑暗,让灰蒙蒙的天啊,露出了光。让人们走出了迷茫,看到了光!那光,是多么的亮。我想那就是太阳!就算在夜晚,在月亮上也映出了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