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楚辞·渔父》有感

初三/读后感/696字/225℃/2025-05-16 02:39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槽而歠其离?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在湘江江谭边,渔父遇到了屈原并认出了他是被放逐的三闾大夫,于是,两人便开始讨论深刻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理。《楚辞·渔父》记载的就是渔父和屈原的讨论过程。并且由渔夫的谈吐举止可知,他并不是真正的渔父,按文中的话来说是“与世推移”,是一个懂得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

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按文中的话来说是“深思高举”,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

司马迁为人熟悉的大人物,他与屈原也是相反的人。他是用生来创造生命的价值,而屈原是以死来体现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生命的价值不在长度,而在厚度和高度。

渔父提出的问题与谈论的人生见地或许是对屈原的试探,或许是一种真诚的劝说,然而屈原的回答却是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妥协:“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携与最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心挂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的悲叹的回风,一位伟人的光芒便消失在汨罗江边。

正是屈原这种甘愿清白以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品德坚贞节操连同其不朽诗篇使他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彪炳千古,流芳百世!

初三:流年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高一|记叙文谁来拯救林中的精灵?

    谁来拯救林中的精灵漫步在林中,耳边不断传来啾唧婉的鸟啼声,循声而去,竟是笼子里的“鸟引子”,我失望的...

  • 五年级|记叙文美丽的三岔湖

    去年,我和父母一同去了座落于简阳的三岔湖。漫漫长途,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三岔湖。这里真是神仙住的地方...

  • 初一|记叙文在你的目光中成长

    时间在指间不经意间的弹落,回首走过来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是爷爷你的影子,还有那给予了我无数次温暖与...

  • 初三|记叙文家长会后

    从小学到初中,我和众多学生一样,都经历过“家长会”。每一次的家长会都不同,有时候的家长会,提心吊胆,...

  • 三年级|记叙文游袁山公园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袁山公园。那里位于在宜春城区北部,它东临车水马龙的建材市场...

  • 五年级|记叙文我的奇怪嘴巴

    我的嘴巴被同桌说成是语文讨论时候的“滔滔不绝”嘴,课间是“大嘴巴”,英语课是“哑子嘴”为什么有这些称...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