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种记忆是全民皆有的,那就是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五感。用比拟的方式调动你对于五感的记忆,你自然能够同感。而一次调动你多种的感官,让你看到的同时听到,闻到,摸到,甚至尝到,你自然会迅速被拉入场景,带入故事,感受主人公的感受。我印象中的莫言在这方面是做的很好的,但是记不真,所以又把《透明的红萝卜》这一篇翻出来看。
还记得当年看这一篇的时候,捎带看过一点文学评论,说其中提现了非常明显的“童年视角”,是说这其中很多是孩子的视角,有了变形,夸张和魔幻,今天看是有这么些意思,但是莫言是怎么借给你一个出生在大几十年前,爹出走,娘不在,后娘老虐待的敏感孩子的眼睛呢,靠的就是通感。
试看这一段:“河水温暖,没到了他的肚脐。裤头湿了,漂起来,围在他的腰间,象一团海蜇皮。他呼呼隆隆淌着水追上去,抓住水桶,逆着水往回走。他把两只胳膊奓煞开、一只手拖着桶,另一只手一下一下划着水。水很硬,顶得他趔趔趄趄。他把身体斜起来,弓着脖子往前用力。好象有一群鱼把他包围了,两条大腿之间有若干温柔的鱼嘴在吻他。他停下来,仔细体会着,但一停住,那种感觉顿时就消逝了。水面忽地一暗,好象鱼群惊惶散开。一走起来,愉快的感觉又出现了,好象鱼儿又聚拢过来。于是他再也不停,半闭着眼睛,向前走啊,走……”
触觉(温度)、触觉(湿度)+视觉(比喻)、听觉(拟声)、触觉(硬)、视觉(一段描写)、触觉(大段比喻)、视觉(光线)……而其中触觉视觉的感受中又杂糅其他感受的表达方式,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看完这段,即使没有前因后果,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细腻的孩子,他对外界天生敏感,却不常向外表达,他的环境常是凄凉的,却常能从中寻得生之喜悦。
我其实不喜欢特别复杂的描写,动用大量技法有时候会让我没有耐心进入。莫言和马尔克斯的作品都曾经给我制造过这种阅读障碍。你需要花时间进入语境。但是你一旦适应这种眼花缭乱的叙述节奏,迸,突然你就懂了他想让你进去的那个环境。
就通感这点而言,我觉得莫言实在是可以作为表率的,唤醒你的感觉,甚至是多种杂糅交错的感觉,从而唤醒最终的第六感——你对书中环境、书中人物产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