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闹花灯

高三/其它/778字/275℃/2025-05-18 00:43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在隋朝前已见于文字记载。《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载:柳 “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灯游戏,奏请禁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们便都在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地。人们不惜钱财,比赛灯的规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一切等级、性别、贵贱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阂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 正月十五闹花灯风俗的兴起时间大体在北周年间,大约在公元550年至580年之间。从这一习俗产生的时间、地域及风俗内容来推测,可能与佛教的流传有关。《涅盘经》说,如来佛死后火化,将其得到的舍利子装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佛门弟子一边散花一边奏乐,并每绕城一步点燃一盏灯,以此来表示对如来佛的悼念,但还没有明确记载是正月十五。《西域记》所说的僧俗共同观看舍利放光的习俗则明确说是“正月十五”了。 这两个习俗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民俗。从地点看,这一民俗开始流行于北方的洛阳及周边州郡。这与北魏、北周时崇尚佛教,以及著名禅宗大师达摩、慧可先后在嵩山少林寺传法有关,因为禅宗开始兴起时,深受百姓的欢迎。从习俗的内容看,正月十五闹花灯打破了一切界限,体现了佛教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佛性的观点。这种取消一切束缚,打破一切界限的习俗,时至今日还有余风。民间“正月十五没大小”的俗语和风习便是古风的余绪。 虽然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起源于佛教及佛事活动。但当这一习俗形成之后,其宗教色彩便渐渐淡化而成了百姓们狂欢的节日。

  标签:元宵花灯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三年级|记叙文游漓江

    有句古话说得好:桂林山水甲天下。上个周二我们带着好奇心来到了这美丽的城市,游览了闻名中外的漓江。一大...

  • 高三|记叙文输了比赛赢了全世界

    位居万人之上,却总是不敌一人。8年前在雅典,凭借“一招鲜”在新规则下独步天下的他,抵住了与王励勤的内...

  • 初三|其它怎样培养宝宝的动脑兴趣

    宝宝愿意动脑就意味着会主动的去思考,去接受知识,对他将来的生活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那么家长应怎样培养...

  • 六年级|记叙文秋天的树叶

    俗话说:“一叶知秋,百闻不如一见。”一天,我到乡下一片树林里去采集树叶。那儿的树叶个个都千姿百态,色...

  • 三年级|记叙文树糜功博

    树新悦读初级班 糜功博我很喜欢树,它那高大的树冠,粗壮的树根,像一位威严的士兵,不管刮风下雨都巍然屹...

  • 初一|记叙文十佳青少年

    郝妍同学是阿旗三中的一名学生,她从小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严格教育,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她勤奋学习,追求上...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