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家的变迁》有感
朝阳中学
初一(3)班
许淑玲
指导老师
冯明山
今天,我读了《我的祖国》这本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书后,才真正感受到了中国的飞黄腾达。
常言道,衣食住行,乃人之生存大事,也有人讲“先治窝再治坡”。从石灰墙到环保涂料墙,从鹅卵石地砖到配有抗辐射采暖的高极实木地板,从家里三大件到如今的别墅跑车……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在进步。
建国初期,人们的居住条件极差,住的房子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国家也不忍看百姓过这样的生活,于是实行了“改革”。改革开放后,百姓的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可谓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样式统一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再后来,新兴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一大批居民走出了没有厨房、厕所、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了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而且在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从此,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化在中国施行起来……
这些变化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们村——
在过去的十几年,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平板房,屋顶是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墙面是石灰砌成的,虽平坦,可房屋内部却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但是在现在的十几年就不同了,村里居住的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楼。这些小洋楼鳞次栉比,一座比一座更显大方、庄重。这不光外表好看,内部也是顶尖的。就拿我家来说吧——我家是一座三层的楼房。听爸爸说,这是村里笫一座楼房,在当时算是很气派的。房子外部的四周,都是用粉色小砖块一块一块粘起来的;内部全用白灰粉砌成,地板也都是用那一块一块略黄的地砖铺成。第二层可以说是整座楼里最华丽的。这层里的摆设极其的华雍,有时会让人误认为是哪家豪华酒店的包厢呢。
不仅村里如此,城市的变化甚是壮观。市里的新型小区一座比一座更具特色,一座比一座更能体现改革开放后国家的伟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