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曼德拉的自传,这个在非洲土地上将被永远铭记的名字。阅读它,会带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关于斗争,关于坚持,更关于信仰。
如今奥巴马已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了,而仅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华盛顿还是当时美国种族歧视最为严重的地方。在巴菲特的自传里,我们读到当时生活在华盛顿对于黑人来说比生活在地狱还要痛苦,厕所,公交车都是不能随便上的。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在南非这片土地上,白人甚至可以随意地在街上把黑人叫住,让他为自己干这干那,而不会觉得有任何的不妥。这种显而易见的不公就这样持续了相当漫长的一段历史,幸好隐隐中似总有一种力量牵引着人类行走在正确的轨迹上。但是,并不容易。
在每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里,总有那么一个绚烂的名字在关键的时候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南非,那是纳尔逊曼德拉。而在这本朴实的传记里,我们感受到了质朴的语言,那不是如神话故事所带给人的那种阅读感受,但它确实是传奇。27年的监禁生涯对于一个生命而言,那意味着将近1/4的人生。我们常说看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如何,那就看看这个国家的监狱就知道了。在一个对于黑人而言毫无人权可言的国度,监狱里面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但是在那段描写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积极地抗争。偶有怀疑,却更增添了一份真实感。一个优秀的黑人,舍弃自己的家庭,舍弃本可以让他过上优厚生活的律师工作,而走上为了族群的自由牺牲自己个人生活的道路。那种心境透过他质朴的语言真实到可以触摸。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自由也必须经过争取才能得到。大而广之,任何权利都不是凭空就存在的,天赋人权并不像我要吃饭那样自然而然地存在在人们原初的意识里。在我们曾经有过的和将要面临的许多重大的变革里,大都遵循着“倒逼”的路线。因此,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改变的要求。关于收入分配,关于社会保障,这些问题即使再显性化也不必然地决定其会被解决。但历史总会出现这样的契机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好比眼前这场百年一遇的次贷危机,终于使扩内需摆到了台面上。而内需不足叩问的是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以及社会保障的不健全。国人总是能以单个的个体获得令人称羡的成就,但却常被冠之为一盘散沙。我们时常在一起评论这样那样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说时义愤填膺,却不见得会行动起来去要求改变,哪怕是从自己做起,更不用说去倡导别人与我们一致行动了。因此,抱怨随处可闻,但真正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行动却寥寥。我想我们有必要改变以前的言行方式,停止抱怨,换一种生活态度,积极地行动与参与到变革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