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中的“克隆人”

初二/说明文/1178字/160℃/2025-03-31 06:12

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作家阿尔杜斯赫胥黎创作了科幻文学史上的不朽佳作《美丽的新世界

New

构成书中“福特纪元七百年”之未来社会基础的,便是通过生殖性克隆技术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工人。

不过,《美丽的新世界》创作于1932年,三年后,克隆技术的关键原理分子结构才被科学家们发现。所以,赫胥黎在小说中设想的还不算完全意义上的克隆技术,只是他出生在生物学世家,对这类问题有非常超前的准确预见罢了。

如今,人们在谈到“克隆人”时常常会问,克隆爱因斯坦则罢了,如果有人克隆希特勒那样的狂人怎么办?其实,这都是对克隆技术的误解年,科幻作家伊拉莱文出版了一本极受欢迎的小说《巴西男孩》,就对这种误解进行了批判。这部作品围绕着潜逃的纳粹医生门格尔的阴谋展开。在纳粹德国行将覆灭时,门格尔受命潜入巴西,利用希特勒的基因制造了九十六个后代,后来分别寄养在九十六个家庭里。

然而,小说的主题并不是表现克隆技术的恐怖,反倒宣传了环境决定论——决定人生的是后天教育,而不是先天遗传。门格尔盼望从这些孩子中会有人成长为他的新元首。为了保证克隆希特勒的生活环境和“元首”类似,他在暗中精心操纵着他们的命运,以便他们的后天环境完全等同于当年希特勒少年时的环境:希特勒父亲有一条猎犬,每个家庭也都要有一条猎犬。希特勒少年丧父,门格尔也便去一个个地杀死孩子们的养父……门格尔希望靠如此教条地培养方法,怎么也会搞出一个新的希特勒。

正是由于世界各地出现了这些情节类似,又查不出动机的谋杀案,引起警方怀疑,最终导致阴谋败露。而除掉门格尔的,恰恰是他心目的“元首”——其中一个拥有希特勒全部基因,但却拥有自己命运的孩子。他发现门格尔威胁到自己的养父,就放出猎犬咬死了他。

《巴西男孩》告诉大家,究竟是克隆希特勒,还是克隆爱因斯坦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环境和教育。克隆的爱因斯坦如果生活在今天,恐怕只能作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因为仅靠个人天才就能完成重大科学发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克隆出的希特勒如果生活在今天,无非会是德国的一个议员,市长,或者是一个职业画家。因为当年产生种族主义的环境今天在欧洲已不复存在。

不过,在多莉羊诞生之前,社会大众对克隆技术漠不关心。只是科幻作家们习惯写这个题材。中国科幻前辈叶永烈在八十年代曾有一篇评论,戏称科幻小说里有三种人——机器人、外星人和克隆人。可见早在那个时候,克隆人就是科幻作家喜爱的题材。

那时候,科幻作家们对克隆技术的描写非常逼近科学真实。不象最近的科幻作品那样,把克隆技术当成了人的复制技术。当时,大家就是把它看作一种人工无性生殖技术。在那会儿的科幻小说里,人们进行克隆的动机,或者是因为患有不孕症,或者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血统,或者是不愿意结婚但愿意要孩子。至于长大的克隆人,只是相貌上完全等同于父亲,至于人格和命运完全是自己的。

  标签:科幻克隆小说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初三|记叙文冬日雪景

    雪,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好像数不清的蝴蝶在飞,又像是柳絮轻轻飘舞,天地浑然一体了。中午,我吃过...

  • 四年级|记叙文小刺猬

    我曾经养过一只小刺猬,我给它取名“胖胖”。“胖胖”长着一身褐色的长刺,摸一摸,还挺扎手;一双小眼睛尽...

  • 五年级|记叙文补袜子

    星期六,我正要洗脚,将脚从鞋子里拨出来时,我发现袜子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洞,大脚指都探出“头”来“望风...

  • 初三|记叙文意外

    兴高采烈的我,一激动,一踩,一叫,欧耶,我惨了。六一儿童节将至,老师开始组织各项活动,我日盼夜盼的旗...

  • 初三|说明文人生就像“狗吃屎”

    此题虽有点不雅,但我可没有别的意思,恰恰相反这却是反应了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高一|议论文睡不着的夜晚

    昨天晚上莫名其妙地难以入睡,一直折腾到现在——1点半。于是我就很生气,我闭着眼睛想,明天早上如何地对...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