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什么?或许它是孔子观流水而领悟的“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或许它是庄子品秋水而明悟的“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它抑或是佛家因一花一叶而顿悟的“世象无常,四大皆空”,我始终不知道答案。
记得看一期难得的自然纪录节目,在中国一个山区的石钟乳洞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石钟乳瀑布。它宽五十余米,高一百余米,由洞顶倾泻而下的乳柱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就像是自天而降的厚重绒布,沉稳而且花纹精巧;更像是势不可挡的膘壮汉子,让人心生畏惧。它们的气势劈头而来,让人忍不住臣服于这自然的杰作。而乳洞深处则布满了小水坑,水坑中是洁白如玉的珊瑚乳,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自同根而生,附异石而长,无数波浪状的触角便延伸开来。我不禁感叹:这是何等能工巧匠才能篆刻的无法复制的摄人心魄!
莫不成那自然便是隐生在无数生命杰作背后的绵延智慧?
我又把目光向西藏。在纳木措,若蓝宝石般平滑的湖面倒映了山峰和蓝天,一时间天地交融,不容拆分。人皆有爱美之心,自然又怎能免俗?或许它正躲在天幕后对着纳木措理妆吧。
在圣地布达拉宫,亮得耀眼的屋顶挂着幡旗,顶梁上还有神兽和祖辈流传的祈祷经文。手工编织的长筒门帘后渗过来香的青烟和敲击诵经的声音。如此虔诚,让人忍不住也贴地随音朝拜,天人合一。自然难道歇息在每一个虔诚者心中?我苦苦思索。
当我随生命之韵探访火山口这个生之禁地时,我为生存在火山口火山灰水流中的小磷虾而折服。它们通体晶莹,像一件天成的雕塑品。它们在有毒的水源中顽强生存,带给极端之地以希望。自然是顽强之主,或许它正在某处和小磷虾们嬉闹?
雪山是个诱人的字眼。但登上顶峰后我们会发现,山顶上只有白雪皑皑,只有寒风刺骨,只有望不穿的,一无所有的天和无尽的苍凉感。站在雪山之巅,便深刻的体会了人的渺小。在那势不可挡的卑微感中,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朝拜,朝拜雪山唤醒的我们的敬畏。在敬畏中,在一无所有中我们会孤独,在这孤独里,以前为自然而赞叹的画面便会无比清晰的浮现。那是一个人离自己最近的时候,且拜自然所赐。
也许我会在那一刻用心写下:向生命致敬,向自然致敬。
——自然在哪里不重要,但我们需要对它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