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盼着过年。新年的意义是重大的,天是新天,人也是新人。早买好的新袜新鞋新衣服,定要等到过年这一天才穿,哪怕旧衣服早已窄得穿不下了。新年讲究的是全套新。过年,来自中国人生生世世的风尘中,是国人亘古不变的情结。
“噼噼啪啪热闹欢腾的爆竹声,大声宣告着新的一年的到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震耳欲聋的噼啪声,铺天盖地喜庆的红色,是儿时对新年独有的记忆。少了爆竹声,春节怕会变成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无声电影,风味尽失。
“点爆竹喽!”大伙儿纷纷仰着头看,不论老少,不管认识与否,脸上都洋溢着喜气。爆竹的纸屑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漫天飞舞。天空中生长出欢乐喜悦的火焰,染红了人们春风荡漾的脸颊。南国北疆顿时流光溢彩。不久,地上便铺了一层厚厚的“爆竹被儿”,坐上去软软的,像坐在雪地上一样。“新年好!”“恭喜恭喜!”真诚的祝福从每个人的口中涌出,与爆竹声混杂着,周围充满了衷心的祝愿与陶然的憧憬。
小时的自己,总是“主动请缨”去点燃鞭炮。但大人们总是不允许,怕小孩被鞭炮头烫着,被爆竹声吓着。他们只让那些大男孩去点,仿佛他们是新年里能带来好运的“旺财童子”。小女孩们不服气,但也没办法。所以,我们只好捡来几根还没点燃的爆竹头,小心翼翼地点上火,再捂着耳朵迅速地跑开,站在一边看着它们“噼噼啪啪”地跳舞,脸上便乐开了花,仿佛自己成了成功点燃大炮的英雄。于我而言,那是新年里最值得回味的游戏。
声新年钟声雄浑悠扬,束束五彩烟花凌空绽放,阵阵迎春爆竹此起彼伏。漫天飘红,爆竹喧天,多少萧瑟的景致被爆竹声扫净,多少颓唐的情感被爆竹声振奋,多少炎凉被爆竹声调和与抚平。爆竹声声,从古老年轮的深处,从线装书的精髓中,从街头巷末里飞翔起来。新年的爆竹声倾泻下来,沐浴在爆竹声的朝霞中,徜徉于爆竹声的海洋里,我听到了新年澎湃的心跳。
那是童年里关于新年的最深刻的记忆。深深嵌于脑海,一辈子,难以忘怀。
如今,天真情怀仍在,传统情感却在默默流失。春节的宝座正被圣诞节虎视眈眈,七夕无法与情人节抗衡,连端午节的地位也摇摇欲坠。在漫天的礼花下,耳边的爆竹声竟催下行行热泪。
我无法忘却这种由爆竹声传递的传统。传统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它把我们与民族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棵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现代潮流上的浮萍,全球化列车上的齿轮。拥有自己的传统,并为自己的传统自豪,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得以发展的根。
爆竹声声,牵动着我一生的亲情国情民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