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我们的祖先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历经磨难,从远古走到现在,从蒙昧走向文明。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同样的,我们的祖先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
儒家风范,道家精髓,千古美文,唐诗宋词,元曲杂剧……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无不向我们展示了它们无穷的魅力,让我们不由得感叹我们祖先的智慧。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才能磨练人的意志,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人的沉沦,究其根本是自我沉沦,经不起打击的人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对一些人而言,忧患和逆境,既是磨练意志的最佳机会,又是反思自我的最好时机,从某个角度说,忧患和逆境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只要跨过去,就极有可能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诗经》奠定了中华诗赋的基础。其中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爱情,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情流露,也有“蜉蝣掘阅,麻衣如雪”的辛辣讽刺。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李清照有名句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在世,应当树立宏伟远大的志向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因为目标越远大,前进越努力,人生也就越有意义,越能体味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勇和豪迈气概。在后人眼中,李清照是一个“手幽兰一枝”,叹“绿肥红瘦”,盼“归鸿回雁”,守“黄昏”,“残酒”,“断梦浓愁”,“人比黄花瘦”的这样一个婉约派的词妇形象。可在别人眼中的闺中女子,却也依旧有着远大的志向和百折不回的奋斗精神。
一直很喜欢一首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缠绵,婉,滔滔不绝的情思,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便将那缠绵不断的思念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又怎能不感人肺腑?
偶尔一次在一本书上看到了关于一部元杂剧《窦娥冤》的剧情简介,便被深深地吸引了,便在网上查了些关于元杂剧的资料,这才深深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同样,与《窦娥冤》一样著名的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这些元杂剧感情真挚丰富,色彩鲜明。真实的披露了封建时代所有的社会现状,颇引人深思。
其实,人的一生就犹如一条迂回婉的道路,我们总需要一位来指引我们方向的老师,而我们祖先所留下的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完全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因为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是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只要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一定能够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优秀的品德,奠定优雅的人格。
假使说我们的心是一块田地,那这些诗文古赋就是滋养我们心田的阳光,肥料,水分,它使我们的心灵得以成长。只要我们充分,认真的去吸收这些养料,那我们的心田终会开出绚烂的理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