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谁?
周令飞在鲁迅老先生去世的七十纪念日里,提出这样一个尖锐如同匕首的问题。
是啊,鲁迅究竟是谁?
想必每一个中学生心里的鲁迅,都约摸是一个眉目清冷,脸色严肃,有几分凶神恶煞的民国文人模样。仿佛是那样一个动荡黑暗的世界里唯一尖锐刺目的光,这一切是教科书能够给予我们的全部印象。而那真正有血有肉,大笑怒骂畅意人生的老先生,似乎早在被神化的光芒里逐渐黯淡。
我们所当记住的,不是那个被长期的填鸭模式的教育所定格的空壳,而是真正跃动的,引领一代又一代人的灵魂。那个在灯光模糊里提着笔默默凭吊刘和珍君的,皱紧眉闭紧眼的,神色间似有几许伤感萦绕的鲁迅;那个在喧哗的北平城里,刚结识了许广平先生与其笑谈风声的鲁迅;抑或是明知前有官兵后有特务的危险,却仍光明正大地直赴追悼会的鲁迅;甚至还有那个狼狈地躲避国民党特务搜查而逃进上海租界里,却仍带有几分闲情逸致同茶馆里的外国人谈天说地的鲁迅。
他肃立于人群中,仿佛在险涛恶浪里逆流而上,望着前方杨杏佛的遗棺,在用生命沉淀他民主自由的信念。他抿着茶,唇边蔓延着淡淡的微笑,即使额角早已汗珠满布,却仍有浅浅一笑山雨欲来未将辞色的坚勇……
这般的鲁迅还有多少人记得?教科书永远不是历史,几行短短的介绍草草概过传奇的一生,也令那个真实的鲁迅蒙尘。只是虚幻的光阴之影,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心怀虔诚。纵然光辉值得展现,然而当其过分泛滥,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完美谎言。好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是一种亵渎。真实才最是有价值,会犯错误的,会哭会笑的,有是幽默的,偶尔自鸣得意的,无意做诗人却每臻绝唱的鲁迅,更令我们感到亲切。
透过历史风尘,以人性的标准重读鲁迅。不是只有那个孔乙己背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鲁迅才能够被铭记,而那个因为烦恼与“崇洋媚外”之说将胡子修成一字形状的真实迅哥儿更值得我们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