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恒个子不高,浓眉大眼,谈话干脆利落,给人一种自信、乐观的印象。
对于一个来自农村、父母多病、家里无法供给生活费的大学生来讲,自信和乐观源自哪里?张德恒回答说:
在贫困中自强自立。
小学时,张德恒先后目睹了三个姐姐的求学经历止步于初中,“姐姐们的学习成绩都非常好,特别可惜……”
那时,这个七口之家实在无法负担四个孩子的学费。对女儿的抱憾让父母将希望寄托于最小的孩子身上,张德恒由此得到了一直读书的机会。
小学、初中,张德恒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年级前几名,初中毕业时考上了辽宁省重点中学———熊岳高中。
待他结束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时,中国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让一家人着实高兴了一番。然而,喜未下眉梢,愁又上心头:上学的费用怎么办?
家里和亲戚七拼八凑还是不够。
这一年夏天,张德恒到小餐馆当了服务员,一个多月的汗水换来了近千元工资。揣着这笔钱,他来到了北京。
入学后,助学贷款让他走了“绿色通道”,可生活费还是要自己想办法。于是,他开始了勤工助学的大学生活。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民主楼保洁员。2009年,东区民主楼刚刚装修完,人发学院尹荣华老师先后招募了4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事保洁工作。但前三个同学很快都离开了,只有张德恒自接手后每晚十点准时到位,直到十一点多才离开,数月如一日。张德恒的表现引起了尹老师的关注。当尹老师了解到张德恒的学习成绩不错时,便邀请他给自己的孩子做家教。
大一时,张德恒的奶奶查出患有白内障;大二时,父亲患上了糖尿病。这让原本就经济拮据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张德恒算了算,除了学习和手上的助学岗位,自己还有一些富裕的时间,于是他继续寻找其他兼职。回忆起来,四年间,他干过促销、发过传单、做过调查问卷、当过校园代理,给学院老师当过助管,还到一些科研机构参加过付费的心理测试。
2011年新年,包括奖学金在内,他带给家里8000元;2012年春节,他又带回了5000元。
张德恒在做家教时,学生家长都觉得他口才出众。有人曾建议他到培训机构去做讲师,可以赚到更多的钱。他说,培训机构都要求定时定点,而法学系的课程比较多,“我是学生,不能影响学业是我选择兼职的首要条件”。
前三年的综合测评总成绩,张德恒排在专业第一。他先后荣获了学习一等奖学金、曾宪梓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等。
有人说 “穷人家的孩子综合素质比较差”,张德恒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种偏见。除了修读金融学双学位之外,他还参加了URP项目、国家大学生学术创新计划项目、挑战杯竞赛项目等,并在2012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他也是学生社团的积极分子,还是法律研究协会的负责人。他说,我坚信只有自强才能自立,只有自立才能去回报社会和帮助他人。
张德恒第一次“当老师”始于小学四年级。那时,班主任由于长时间请假,又没有代课老师,同学们的课程落下很多。张德恒成绩不错,就和另外三个小伙伴一起组成了个“教师团”,四个人一起备课,然后由口才比较好的张德恒主讲。
高中三年级的时候,每周都有两三个下午或晚上,张德恒常常站在讲台上为同学们讲解数学、英语和地理等课程,同学们都很感谢这个特殊的“老师”。他还曾为一个艺术特长生义务补习文化课,那个同学后来也考到了本科一类院校。甚至,在餐厅打工时,他还为老板的孩子义务补习过小学课程。如今,张德恒是法学092班的班长,他自信而阳光,热心而积极地为同学们服务。
有人曾和他讨论过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想过如果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免受兼职之苦该是怎样的情景?
张德恒说:如果我不用为钱的事情发愁,或许能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自己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贫困让我缺失了很多东西,同时给给予了我很多,譬如,让我更早地懂得担当,懂得感恩和乐于助人,让我拥有更多锻炼的机会,从而变得自强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