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在河北省满城县西南约三里的陵山挖掘坑道,发现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考古工作者把刘胜墓葬挖掘完毕后,根据汉代盛行夫妻合葬的习俗,又在刘胜墓葬北面一百多米处,找到刘胜妻子窦绾的墓葬。
在窦绾的墓葬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盏长信宫灯。这盏灯具的造型是一个双膝跪地的宫女,左手托着灯座,右手伸入灯罩。灯具通高48厘米,通体鎏金,至今仍然灿烂发光。这盏灯具设计、制作都非常精美灵巧,它的灯盘、灯座和执灯宫女的右臂、头部,都可以拆卸,灯盘中心有一根钎,是用来插蜡烛的。灯罩和灯盘能够随意开合,这样就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随时调节烛光照射的亮度和角度。西汉时代的人还不可能认识物体对光的吸收原理,但他们在长期使用灯具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物体有阻隔光线的作用,并利用物体的这一性质解决了人们对照明的具体要求。更令人惊讶的是,那时候,人们已经具有了环保思想。长信宫灯的宫女右臂实际上是烟道,它与宫女的身体连通,双膝跪地的宫女下部底层设水盘,这样,灯烟通过宫女右臂、身体、进入底层水盘,经过滤以后,去掉灯烟中的尘埃和异味,排出的是比较干净的烟,从而减轻了灯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避免房屋墙壁,室内器物被熏黑。这可以说是一项防治灯具污染环境的巧妙发明。长信宫灯被写入中学历史教科书。
与长信宫灯类似的汉代灯具,在考古工作中陆续有所发现。像1980年5月,在江苏省甘泉乡出土了东汉错银饰铜牛灯。该灯通高46.2厘米,灯盏承接在牛背中的圆形座基上,牛头顶部有烟筒直上而后弯曲与灯罩相接,牛腹中空可储水滤烟尘年,在山西省平朔县出土了西汉雁鱼铜灯。该灯通高53厘米,灯烟可以通过鱼和雁颈引入雁腹,雁腹中空可储水滤烟尘。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西汉牛形灯、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的汉三足灯和出土于广西合浦望牛岭的凤形铜灯,都具有储水滤烟尘的功能。
这类富有环保意识的灯具在考古工作中连接不断地被发现,而且分布的地域由北到南,由东到西,十分广阔,这表明:利用清水净化灯烟尘埃的科学思想在西汉时期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非常盛行,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灯具虽小,但它体现出来的环保意识是很珍贵的。储水滤烟灯具,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杰出的科技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