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我也写了一篇《月光晴朗》,来记录中秋,今年亦是如此。
人们代代传说,嫦娥在“高处不胜寒”的广寒宫独自一人生活,只有一只捣药的玉兔默默地陪着她。当她优雅地席地而坐时,飘飘的裙袂拂过草地,萦绕她周围的是无边的寂寥和她轻轻啜泣时的回声。这一切都是为了惩罚她当时私吞灵丹的自私举动。做错了事,就注定要承受一辈子的孤独。
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小时候,奶奶经常讲给我听。从那时起,我就特别向往美丽的广寒宫,哪怕那里冷清,但却美如仙境。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在广寒宫里陪嫦娥说说话,与玉兔一起捣药,靠着广寒宫那棵盛放一片片忧伤的桂树望人间的悲欢离合。那是曾经的我的梦想。所以我格外喜欢中秋节,我叫它“月蟾节”。
从小酷爱诗词的我从一篇篇优美的语句中领略了古人过中秋的浪漫与温馨。是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傲,是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牵挂,是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豪迈,是苏学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相传,古人有“秋暮祭月”的习俗,需摆设各色水果以祭月神,尤以月饼与西瓜不能少,西瓜切成莲花状,片数为家中人数,大小必须相同。祭罢,一家人围坐桌前,四世同堂,儿孙绕膝,共享天伦之乐。
至今,我依旧羡慕这种平凡而实际的幸福。一家人,其乐融融,连月饼都有亲情的清香。
可如今呢,明月依旧,星辰依旧,夜空依旧,可人却变了,越来越多的人借口忙碌而不及时赶回父母身边,哪怕是接他们的一个电话也是敷衍了事,却不知道父母在家把饭菜热了,凉了,又热了,又凉了……满满一桌都是孩子们爱吃的,含着沉甸甸的爱,却被人无情地漠然置之。中秋之夜,本该热闹的家如同冰一般的寒冷。
我想,古人过中秋,一定是一家老小团坐在树下,孩子们围着院子嬉闹,大人们则有说有笑地谈谈最近的生活,老人么,则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回忆年轻时的果敢英勇,回忆年轻时的温柔美丽。有时,老人还会给孩子们讲嫦娥奔月的传说,讲伐桂的吴刚,讲捣药的颇有灵性的玉兔,或是一家人一起望向天空的明月。没有任何的打扰,时光仿佛都不愿匆匆而逝,选择驻足观望。
在现在这个快速而喧嚣的时代,每逢过节,大人们都围坐桌前打牌、搓麻将,麻将的碰撞声、赢时的喝彩声、输钱时后悔的长叹,久久荡漾在房间里,孩子们则更多地选择挤在电脑前或是争抢着电视遥控器,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则搓着手站在一旁静静地看,颇有些尴尬,然后忙上忙下地为大家做这个、做那个,看起来比平时更累、更辛苦。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搁笔喟叹:现代发达的科技、速食面一般的生活虽然便捷,却远不如古人的温缓平和,没有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窗外,皓月当空依旧,可是它的美丽无人欣赏。
民间,依然流传着嫦娥奔月的故事,却已不再有那么多人讲述,也没那么多人愿意倾听。
桌上,月饼依旧诱人,甚至更加香甜,却缺少了一份温馨的爱。
我踩着2014年的中秋的尾巴写下这篇文章。
我依旧执着地认为古人的中秋才是我心中的“月蟾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