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君子”,这无疑是一个赞美的词,随之而来的便有温润恭谦,文质彬彬,强闻博识等优秀品质了。但是,什么是君子呢?可能很难有个界限。“君子”一语在《易经》《尚书》里屡见不鲜,但这些先秦典籍中的君子具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君”,从尹,从口,“尹”意寓治事,“口”则是法布施令,合起来便是法布施令,治理国家。这样人,该是倨傲九天的君王了。“君子”真正具有道德属性,是在孔夫子时代,孔夫子的君子论,在论语中对君子的标准具有三重的界定,在孔夫子看来,理想的君子应当有知,有廉,有勇,有艺,有乐。且孔子强调要注重内在的精神修养,要修心。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夫子认为,六艺中最重要的便是礼了,“不学礼,无以立”然而个体修养的真正实现,是个体人格的最终完成,却不是礼,人伦规范,是乐,“成于乐”意味人格的最终完成,是依靠乐,依靠艺术来实现的。其实不然,礼仪乐艺固然重要,却不是起决定因素的。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孔夫子仅用礼乐来判定一个人是非君子有些不妥,不过,大家之言,我们应予以尊重。
第二重界定要做到“中庸”。孔子甚是注重中庸,曰:“中庸之为德,甚至矣乎!民鲜久矣!”又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无忌惮也”中庸,古之圣贤就强调胜多,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有“中庸之道”的论说,梭伦改革中,中庸思想便是核心,由此可见,中庸的重要性,以之为君子界定,也很有意义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是不偏不倚,是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中,也是个犀利的站立点。这就是说,作为理想的君子,做事待人接物都要有度,人际关系要协调,融洽,要全面精到。这样的人是怎样的完美?大概也不存在吧,孔夫子留下的中庸不可谓不说难,中庸,这境界很高呀!够我们习一世了。
第三个标准便是胸怀鸿鹄大志,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大概就是说,君子处于穷困的条件下,还能固守自己的志向,坚守自己的操守,坚持自己的追求,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博大的心胸包容一切,这便是君子之风了。真君子,理应如此啊!其实,对于君子这一概念我也没多深刻的理解,我在论说君子的同时可能有人会笑话,但,毋庸置疑,每个人心中都存在一套“君子论”来鞭挞自己,勉励自己。当我们讨论君子种种是,便会想:“呀!我符合其中某某……”这时候,似乎觉得自己似乎也是君子,入“君子”之行列,便会欣喜不已。小人,多为我们所羞耻的,君子,是我们终身追求的。“君子”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境界,是另一个层次的态度修养,可能在融融月色之下,清风习习,皎月幽幽,疏竹亭立,我们便会浅浅低吟“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着以一种君子之姿,学他们容止若思,言辞安定,有优雅自信支撑自己,用尊重宽容宽宥别人。
学着以一种君子之姿,学他们抱朴守拙,进退得宜,用平和慎思装扮自己,用豁达明理对待人生。学着以一种君子之姿,学他们似兰斯馨,如松之盛,用书香芸册充实自己,用理想大志勉励自己。
高二:小童鞋开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