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让我怦然心动:
“我们所建成的东西,完全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
1936年,32岁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年早逝。这位生于乌克兰的“红小鬼”,15岁参军,16岁负伤,到最后五六年全身瘫痪,在病床上写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两部小说。特别是前者,在上世纪下半叶,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畅销书,也是两三代人的“励志”课本,影响巨大而深远。
在中国,几乎所有读过此书的人,都曾背诵保尔?柯察金那段以“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它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开始的名言(此处引用的是梅益译本初版译文),用来指引或矫正自己人生的走向。最后的指归是把毕生精力奉献给辉煌伟大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包括我在内,在保尔的启发下,都以虚度年华、碌碌无为为戒。那时让我们怦然心动的,是把每个人的奋斗指向解放全人类的壮丽远景。(当然,归根结底是要通过世界范围的暴力革命,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从乌克兰内战中的红军战士,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共青团员,都是要在大地上建造人间伊甸园的信奉者和践行者。可怜当时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世上早就有过空想社会主义,就是知道,也认为那是已被恩格斯批倒的理论。
假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只留下这一虽经苏联出版部门增删,但仍不掩作者精神光辉的作品,那末,我们可以看到在布尔什维克的社会动员下,一代人中的保尔(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作者自己)怎样走完他热爱生活而不惧死亡,为了一个单纯的理念而奋不顾身、历经磨难的一生——至少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性是可以“抽象继承”的吧?
然而,现在我们对尼古拉的理解,超出了这本名著。我们看到了书外的作者。他的侄女(同一俄文单词,或可译为外甥女,但记得书中保尔只有一个哥哥,揣度这个后辈当是侄女了)加林娜在2006年11月20日的俄罗斯《共青真理报》上发表《重铸的生平》一文(另一中文资讯来源说是2007年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披露了她叔父生前不仅是作为党的“驯服工具”而存在,他还向斯大林时代的极权制度做过终于失败的斗争。不知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的初稿里有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曾经写到,必定被审稿者一笔删除了。但这毕竟不能删尽人们的记忆,加林娜说,尼古拉在临终前不久曾经慨叹:“我们所建成的东西,完全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