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否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成为一个诗人的渴望,但我有。总是很向往生活中会有诗人笔下的哒哒马蹄,三月柳絮抑或是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我会很努力地把生活诗意,喜欢细细凝望屋檐下滴落的细细水珠,喜欢不急不缓踏着碎步穿过一条窄窄的小巷,然后思索着多年前是否有一个人也在这方砖瓦上走过,他是否在沉思着什么,当时他的心境是不是和我的一样?有着在暖暖日照下的些许感动和对此刻生活的热爱?我们有一天是否会很巧合地在这里不经相遇?这样的心境似乎会让我在现实中有比常人更多的落寞。也许没有人会体会到我内心的深切渴望。在当下,我似乎只有在触景时才会感到诗意的存在。我很喜欢凌晨给我的感觉,天色有点潮湿,环境有点寂静,我独自地在重复生活。这时候的我,总会莫名其妙地想到曾经感动过我的很多镜头,但这些镜头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亲身经历过,是在阅读或观影时感动过我的镜头。这种时候,我的耳畔总爱响起一些悲伤的旋律。
我感性过那个夜晚,憧憬过那晚写在在北大西洋海面的爱情故事。我本身不喜欢悲剧的存在,我憎恨它发生在历史和现实的每个角落。但我却不得不承认,悲剧的存在,是很多故事真正地走向经典,走向每个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万年,乃至更遥远的时空的听过或读过或偶然想过这个故事的人的内心,他们会因此而唏嘘,因此而慨叹,因此而珍惜……也是很多故事在千百年后永葆着感人情愫的原因吧。有时候真的很想,很想自己能够作为这个故事的见证,当然,我也愿意做这个故事的主角。我想念那个男主角的炙热的拥抱和深情,想念那个女主角的天真的允诺和义无反顾的抉择。当然,我不会否认自己对这个故事的偏爱有很大的因素是:由这个故事改编而成了电影,电影的艺术和商业手法给这个故事增添了不少的浪漫。此外,这部电影是由我本人非常喜爱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来演绎的。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这个故事本身符合我对诗意的审美。
可能我对诗意的理解是经不起推敲的,也不会很符合大众对于诗意的理解。在我看来,那种很感人,值得自己付出所有来换取拥有的情感是我的诗意。而假如我能让我的读者或听众也拥有感动的话,那么,我也就是一个诗人了。其实,有很多故事的确不那么美丽却感动了我。那种言情的小说,有的真的写得很苍白,但却有感动我的能力,他们里我的生活很远,但我并不喜欢追求没有生活气息的诗意。因此,读来读去,记忆也没有因此而停留,这样的没有真正的诗意一说。
诗意的景或人或故事总会让人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棵经年的古柏,一个懂得的人,一段穿越千年,破空而来的故事都具有诗意的。因为他们总会给我们生命最初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似水柔情,却也可以是野蛮。野蛮的味道不一定是恶臭的,可以是醉人;野蛮的爱不一定是霸道的占有,可以是对爱的含泪肯定;野蛮的诗意不一定就没有感动与美丽。其实这也是我对《呼啸山庄》的一中情感偏爱。基于这种偏爱,我更喜欢英格兰的那种诗意,不像中国的传统诗意。曾有人说英国人阴暗,我本身并不了解。我只是对它有钟爱,从英国的景到英国的人到英国的文,无一遗漏。我还不知道英国的诗意,只知道它的古老。但本着这种喜爱,我会去找寻的。
我对诗意的体验不会只是一篇文章,我用一生去体会,无怨无悔。坐在写字台前打完这篇文章,感受着窗外8月的火辣阳光,我的内心却诡异般充满着温馨。生命很短,日子很短,我要走的路却很长,我要的体验也很长。我从17岁的这个起点开始,可能会经历很多的风雨险阻,可能以后的我不再年轻,没有现在对生命的热情冲动,我可能会被生活折磨得心力交瘁,可能会嘲笑自己追求的如此虚无。但我知道,等到我临终的时候,再想起我曾经有过的诗意,我会不舍和感谢。
我有一个诗人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