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乞巧节的由来作文

高三/其它/879字/270℃/2025-04-22 04:18

民间有俚曲唱道:“七月里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传说七夕之夜,“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渡来。”神话中的织女是一位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仙姑,在天上工于纺织,“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朝织早霞,暮织晚霓,云锦灿烂,天衣无缝。人间的姑娘,十分羡慕她的精湛技艺,非常祈望能得到她的指教,除去笨拙,也成为一个织布缝衣的巧手!可是,织女远在天上,云路迢迢,河汉漫漫,到哪里去找她呀?只有趁七月七日她和牛郎相会的机会。于是,每逢七夕,“家人竞相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在当院设置穿针台,摆上果品,向织女乞求灵巧,所以七夕便叫做了“乞巧节”。因参与乞巧的都是豆寇年华的姑娘,七夕又别称“少女节”。 乞巧节风俗起于唐代。《荆楚岁时记》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柳宗元为此写有《乞巧文》。《梦梁录》说,宋代京城,七夕晚间,全城儿童女子,皆着新衣。富贵之家,在庭院里布置一座彩楼,谓之“乞巧楼”,铺设香案及应时酒果,让家中少女趁织女与牛郎团圆,心情愉快的时候,焚香列拜,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灵巧。或取小蜘蛛,以金银小盒儿盛之,翌日一早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就叫故“得巧”。“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皇宫中也有这一风俗,“每年宫里穿针夜,敕赐诸亲乞巧楼。”在七夕夜的月光下,用彩丝线穿七孔针,成了少女们大显身手的机会。老人给少女们一人七枚针,七根绣花线,说声开始,同时穿引,看谁穿得快、穿得多,谁就是最灵巧的姑娘。有诗咏道:“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到了清代,北京还有独特的七夕风俗。除了夜晚拜月乞巧之外,在白天,少女们盛一碗水置于太阳光下,各投一枚小针,浮之水面,看水底上太阳的影子,是散如花,动如云,还是细如线,粗如椎,用以占卜少女是巧还是笨。俗叫“丢针儿”。

  标签:由来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五年级|日记初进小荷作文网

    6月30日,我突然想在电脑上写作文。可是,我不知道在哪儿写,就在QQ上问了同学,同学给我推荐了,说在...

  • 六年级|日记上海一日游

    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天气:多云春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正是春游好时期。今天我们要去上海春游....

  • 初二|记叙文经验

    今年春季运动会,我参加了100米和200米短跑。赛前,同学们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也暗暗为自己定下...

  • 初一|议论文腹有诗书气自华

    饱读诗书可以使我们散发非凡的气质,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不仅让我们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 四年级|记叙文成长中的第一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无论成功与失败,它都是一段深刻的记忆,是永远都抹不去的。我对自己成...

  • 高一|记叙文军训感悟

    浙江浦江二中高一六班 周晓珍八月骄阳下,耀眼的天空,好像一块烧烫了的铁板。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所...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