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在现实生活中,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个人又都有过这样那样的痛苦感受,都有过因环境逼迫或希望落空所产生的焦虑和烦恼。但问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又都同时体验过快乐,享受过即使是瞬间的无忧无虑。正因为人生也有欢乐,也有辉煌,人们才痴迷于欢乐和辉煌的追求,才虽身心处于痛苦境况,却仍念念不忘执着于对人生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可见,人生并非绝对的没有现象意义上的幸福与欢乐,但在佛家看来,那是偶然的、变动不居的、虚幻的,芸芸众生之所以找不到解脱痛苦和消除烦恼的最终出路,之所以在一次次人生追求中失败而执迷不悟,就在于没有明白苦才是真正的恒在。因此,佛家讲人生一切皆苦,是对人生从根本上作出的价值判断,是从其必然性、真实性意义上来讲的,是为了人生所充满的逼迫性。人生的逼迫性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觉不会因个人条件或社会环境,历史时代的改变而消除,这是佛家对人生真谛的哲学颖悟。
既然如此,当我们今天试图从佛教的人生思想中寻求一点于我们有用的人生的启迪时,就大可不必去深究佛家对人生是苦的价值判断是否绝对真理,也无须按图索骥地用佛经所列的种种苦难来指陈我们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不足。只要我们了解到,佛家所谓苦,乃是指人生所必然遭遇的精神和生理的逼迫性,而这种逼迫性是恒在的,无论是人类整体,还是其中的某一阶层,群体或个人,都追求甚至实现过一个个社会目标或人生目标,但优虑和烦恼却始终如影随形,无法消除,这便是人生的逼迫性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表现,则我们或许便可不致因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困难和挫折而惊慌失措、悲观失望,便可更为坦然从容地去适应自己的人生位置,多做一些实事,少发一点牢骚。如果再进一步,假如我们从佛家对人生本相的体察中受到启迪,做到一开始就不那么理想主义地和充满幻想色彩地看待社会和人生,看待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则我们或许便可不致因理想的失落或环境的逼迫而焦虑迷茫,便可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得更为自由和超然,从而超脱无边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