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不曾怀疑过自己是个好孩子。从来不敢赖床;每天按照规矩早晚刷牙;吃饭时即使很不乐意,但都是努力地把碗里的青菜吃完;睡觉不需要妈妈在床边讲故事。那时觉得自己就像耶稣一样完美,对自己好孩子的身份自豪极了。
后来,我的泡沫被捅破。因为,在我的身边,出现了别的好孩子,别的比自己更好的好孩子。这才愕然发现,相比之下,自己的好跟他们的好简直是有天壤之别。
如果把好孩子比喻成有光环的洁白天使,那么坏孩子就是有尖尖耳朵和尖尖尾巴的小恶魔。
从好孩子演变成坏孩子的过程简单得有点出人意料,就像创世之初上帝的天使长路西法堕落成地域的撒旦一样顺利。第一次考试不及格,我站在门外哭了好久好久。心里忐忑不安,脑海里闪过爸妈失望至极的表情。那一刻,大概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意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很容易,但是要一直保持好孩子的形象,却难乎其难。当坏孩子多容易啊。不做功课,上学迟到,放学不马上回家而是跟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去踢球,晚上不睡觉,早上赖床。小小年纪的我,以为我是世界上最最坏的坏孩子了。
毫不惭愧,我再接再厉,因为我已经厌倦了当好孩子的生活。其实要当坏孩子比当好孩子更难。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必须有勇气冒着被老师责骂的危险在课堂上睡觉;必须不怕考试不及格被父母批评;必须有勇气鹤立鸡群与同学们有所不同。
勇气,大概就是一个坏孩子的唯一筹码了。
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是个坏孩子。好孩子的影子,就像被放在盛夏的烈日下炙烤一样,荡然无存。
老师们怎么看?那些坏老师……
对于好学生和坏学生,老师往往采取的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在老师的眼中,好学生是他们的骄傲,是其他人学习的榜样,中等成绩的学生往往就只与他们相差一丁点,但是受到的待遇就远远不如好学生,难道坏学生和中等偏下的学生,老师就该不理睬他们,而一心一意的去栽培他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吗?
在老师嘴巴里,往往会说“老师对你们每个人都公平。”但是在这种似两袖清风的话语后,老师的行动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在上课时,一个好学生向一个坏学生借东西,被老师发现,那么,这个老师会点那个坏学生的名字然后说“你在干什么?你自己说话不要影响别人学习。”老师往往不会想到会是自己认为的好学生向别人借东西而说话,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老师的眼里,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永远是:好学生是对的,而坏学生是错的。老师的偏爱在行动和言语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坏学生的辩驳永远在老师那里得不到公正的评判,难道坏学生就想一直都是老师眼中的坏学生吗?他们并不想成为永久的坏学生,就是老师不给他们机会。
"只有差老师
没有坏学生"
教师眼中的赏识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优点和才华,只是我们怎样去发现它。好的老师尽量发掘学生的点滴优点并加以放大,不好的老师总是对学生的弱点横加指责,而两种心态总能带给学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累了,在我的小学班里我已经听腻了某某同学表现特别好,而且为了衬托这个学生刻苦努力,非说人家智商低,然后与班里几个学习不咋的但“智商”很高的学生比较,更加说明这位上课认真听讲,学习好的很。
我也听烦了老师说向某某班长学习,他上课全神贯注,从不跑神。这一点我是同意的,只是老师没搞清楚这位同学的对象是谁他上课并不是在注意听老师的话,而是在找今
天谁上班级日志,估计一天不记心里痒痒,虽然他如此“努力”但成绩却“好得不得了”,就天天打小报告的这效率,顶的上就喜欢记性好艾滋病死亡率了。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许多“坏”学生不是智力上有问题,他们缺少的其实是情感和爱。而人的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要便是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美。越是“坏”学生,就越需要赞美和鼓励。有时教师的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抑或一抹会心的微笑,一回认可的颔首,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因为那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往往能让自卑、脆弱的孩子,恢复走向成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