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个双重人格。
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这是狄德罗效应。
因为觉得自己明明有能力得到这样东西,为什么不能得到更多。所以才会朝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方向发展,追求一种新的概念。不想和别人一样,走别人走过的路绝不是在接受范围内。因为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有个性。然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理会讨厌的人,就算被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也无所谓。
因为我就是我,永远是最特别的那个。
来自安妮宝贝。安逸而富于的旅行爱好者,需要的是他们良好的自我暗示心理状态。他们拉帮结伙,喧嚣娱乐,留下一堆空易拉罐和塑料袋的垃圾之后,满足而归。他们并不需要大自然,在其中也一无所获。事实上,穿越大峡谷最基本的设备,也就只是三双胶鞋。这是旅行的本质:你的意愿,然后站起来启动脚步出发。如此而已。
张爱玲说小孩子的眼睛是末日审判的眼睛,他们总是注意一些大人不注意的事,因为逼近真相所以显得尤为冷静苛刻。
村上春树说,不管喜不喜欢,现在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对带有问号的世界的成立方式,必须尽可能快速适应。就像刚被野放到新森林里的动物那样。保护自己的身体,为了生存下去,必须早一刻理解那个场所的规则,配合那个才行。
高中的班主任不止一次的说过,我们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我们只是被玩的人,所以必须遵守他们做出的规定。现如今还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些条例,努力去适应才是最好的选择方式。
我回想起初三上学期的时候,期末考前几天晚上因为忍受不了自己座位周围同学的吵闹,很怄气地把作业推向一旁,朝他们大声吼叫“烦不烦啊自己不做作业不要影响别人!”,然后晚自习下课后没有回宿舍,一边哭着走向擦场边的小树林,背靠着一颗粗壮的香樟坐下来,慢慢整理思绪。
严寒的冬天,树林外水泥路上的人声过了很久才慢慢散去,大多数人都已回了寝室。可是我什么都没有思考,只有无边无际席卷而来的冰冷和黑暗。我渐渐感到害怕,后悔之时想起身回宿舍,却发现脚冻得已经站不起来了。可是寝室楼在远处,快熄灯的时候,我看到室友们在寝室楼道的窗口,朝外四处喊我的名字。我努力扯大嗓音回应,出口的瞬间却发现嗓子已经哑了,剧烈咳嗽过后,再抬头,窗口已无人。一阵落寞,亦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仿佛只剩我一个,还在这个不公平的世间苟延残喘。
我把头埋进臂弯,眼泪无声地流下来。不久后突然听到远处有脚步声响起。看到一个室友穿着睡裙向教学楼跑去。我赶紧喊她的名字,我不确定她能不能听到。但她最终停下来,回过头看了看,而我此时被大树遮挡住,她发觉没人,又身跑去教学楼找我。
最后一丝希望又落空了。
不知过了多久,室友大概跑去告诉了老师。后来,英语老师在校内四处找我的时候,发现树林中有一个黑影。走近一看,才发现是我。
“啊你怎么在这里呀!来来来快起来,这孩子!”把我扶起来后,给我暖了暖手,问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把心里的想法全告诉了她,带着厚重的鼻音。
她给寝室阿姨打了个电话说已经找到我了,然后开始给我讲一些人生的大道理。虽然有很多是从小听到大的那种,可我还是觉得很温暖。
她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让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按照你希望的样子存在。”我问“那如何去改变呢?”她回答说“现在你没有办法和能力去改变,我同样也不能,你只能去适应它,融入这样的生活。”我低下头沉默,其实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即使我总想着世界能像我想象的那样,这样我就能活得更快乐。
英语老师又讲了一些,但我没有听进去。后来副校长不知道怎么的也过来了,他的讲话比英语老师的犀利很多,我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直地点头。我猜想他是以为我想不开吧,毕竟两年前学校里曾经有一位学习很好心理却有问题的学长跳河自杀了。
可是我怎么样都不会轻生,因为我觉得我可以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我相信未来会很美好,只要心中有梦,通往彼岸的路绝不会只有一条。
将近十点,英语老师把我送回寝室,最后对我说“你这个傻姑娘,以后不许这样了。”寝室阿姨李老师在门口接,李老师把我送到寝室门口,室友都出来了。老师叮嘱了声“洗漱一下早点睡觉”就下楼了。室友们没有问我去哪里了,还是像没有发生过这件事一样平常对待,我很感动她们能够这样关心我体谅我。
这件事仅仅是我人生长河中微不足道的一滴水,可是它对我来说那么难忘,那么重要,在我内心的花朵快枯萎的时候为我带来一滴甘甜的雨露,成为我的救命稻草。
勉强说出你为我寄出的每封信,都是你离开我的原因。你离开我,就是旅行的意义。是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