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前赤壁赋》有感

初三/读后感/849字/202℃/2025-03-31 13:32

初读此文时,便觉有不凡之气,熟读后,细加品玩,更觉此文精美。

本文记叙的是苏轼与客人在赤壁游玩之事,全文十分流畅。

我觉得文中的景色描写很好:“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短短几句话,却概括出了周围的一切景象,使读者有了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语句又长短结合,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苏轼的这篇文章和他之前的著作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变化。细究苏轼之前的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文章,无论作者起初的心情是好是坏,他最终都会释然,想方设法说服自己,让自己暂时摆脱困苦,获得欢乐!

如他的《水调歌头》,开头便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表现出了作者心情的愉快,但之后却又“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心情一下子坠入万丈深渊;之后呢?他又开始宽慰自己,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终,他又豁然开朗,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名句,心中的不快,也随之释然了。

本文亦是如此。起初,作者见到赤壁的美景,心情十分愉悦,甚至扣舷而歌之。但唱着唱着,便了“美人兮天一方”,作者不知不觉表现出一种伤感,一种壮志难酬的心情暗暗涌现在作者心中,随后,客人洞箫之声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更添忧伤之感,使作者心情一路下滑。但他并没有一只颓靡下去,而是正了正衣襟,开始预科辩驳,不仅是说服客人,也是说服自己,使自己释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作者最终还是解脱了,获得了暂时快乐和自由。

当然,这样的情感,与苏轼本身的身世是有莫大的联系的。

苏轼的仕途生涯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不被赏识,身世风雨飘零,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人,应该早就无法忍受世事了,更不可能想苏是这样游山水。而苏轼却忍下来了,因为他精通儒学、佛学、道学,并将这三者恰当的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上一页1下一页>

图文

MORE+
  • 三年级|记叙文如果我有一只神笔

    晚上,我正在睡觉。一个老爷爷拿了一只笔向我走来,他把那只笔给了我说:“你一定要用这只笔来帮助人类。”...

  • 六年级|记叙文我和陈明是好朋友

    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一天,我们把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争执中,陈明又将...

  • 初一|记叙文旧时的怀念——你在哪?

    又一次走到了这条路上,相同的还是那景色,人却是不同了……又一次在昏暗的灯光中,翻出了小学的毕业照,看...

  • 高一|散文当记忆流经那一天

    我在悲伤之中摸索着----奶奶的笑靥今夜无眠,那一曲流觞淌过脆弱的心灵,留下的,是苦痛的泪水年3月3...

  • 初一|记叙文菊花

    我爱花,百花丛中,我最喜欢菊花了。它虽没有牡丹的高贵大方,也没有花中仙子—水仙的淡雅、芳香,但它却有...

  • 四年级|记叙文我爱吃肉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挑食的孩子,在我的食谱中既有蔬菜水果,也有鸡鸭鱼肉,还有糖果零食。但相对而言,我还是...

  • 推荐

    MORE+
    Copyright © 作文乐园 Inc.
    Www.8212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品牌合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