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在农村,在我们村的主街上有一口水井,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它究竟有多大年龄了。
出生在1994年的我从小就记得我们全村的人畜用水全靠着这口老井。
那时取水用的桶、挑水用的扁担是每家每户必备的生活用具——听说祖祖辈辈都是如此,人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或黎明、或傍晚都从这口老井里取水、挑水、提水,人多时挑水的人往往还得排成长队。每当此时,挑水时扁担发出的吱吱呀呀声此起彼伏,成为小村一首别具风味的“奏鸣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每天取水、挑水、提水就成了村民们生活的“必修课”。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回到家里,常会舀上一瓢老井水一饮而尽,然后抹抹嘴角说:“真甜啊”!就象慈母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一样,老井用清冽的井水滋养着小村的历代村民。
人们总会因为无知与贪婪而自尝苦果。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大家渐渐发现:从老井挑回的水放上一夜后,表面就会结上一层“白膜”,水喝到嘴里也从原来的甘冽变得有些苦咸了,听大人们说这是因为村庄附近的小炼铁厂、小炼焦厂污染造成的。于是村里不少人家开始打三四十米深的压水井,深层的水吃起来比老井的水好些,很多人就开始吃这种水;老井的水虽然还有人饮用,但往日熙熙攘攘的挑水场面已经难得一见了。
眼间,我上了小学四年级,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支部、村委会下决心改善村民的饮水条件,筹资二十余万元打了两眼120多米的深井,在村里铺设了供水管道,让每个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水,一时间老井边上门可罗雀。然而好景不长,不到半年,人们发现水管中的水变浑了,口感也不如以前。经过水利部门化验,这两眼深井的水质并未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于是人们纷纷放弃水管、重奔老井挑水去了。
前年——也就是我升入初中那年,国家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军号,为了让广大农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刘村镇在杨家庄村打了管井、修建了供水高塔,拉开了全镇“饮水济困工程”的序幕。十多里地外的自来水引进了我们村,人们只要拧开水龙头就能用上优质的自来水,大家再也不用吃劣质水、不用去老井边上排队挑水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饮水机,人们泡茶、喝开水也不用自来水而改用纯净水了;至于老井的水根本没有人饮用了,人们只是洗衣、洗车时才偶尔想起用它。
有人说:“反正老井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又在大街上、怪碍事的,不如把它填平算了。”我却认为:老井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一来它以自己的无私滋养了一代代的村民,从感情上很多人舍不得填平它;二来老井毕竟见证了一段历史,它从受宠爱到被冷落的遭遇不正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吗?——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又何止于吃水一个方面呢?
目睹着老井的兴衰,我渐渐由不谙世事的小孩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初中生,明年我就要初中毕业了,再经过几年的努力学习,我将参加工作加入到建设祖国的大军之中。我坚信:只要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光明大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指导教师:张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