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偷吃了焗土豆的黑猫 怎么能离开课本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当走近高中校园后鲁迅还是穿插在语文课中。当真正开始去试着了解鲁迅的时候才明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不单单是知识点而是真真切切的代表着鲁迅对中国那无法被时间抹去的影响。 鲁迅影响了不少大家,他的文章是一个时代的精华。莫言说,鲁迅的文章不是所谓的“红色经典”,鲁迅是属于另一个层次的,要难懂、深奥得多,他究竟说什么,探究深思,字面后面似乎还藏着许多东西,这种感觉很神秘,也很诱人。不能因为不懂就把鲁迅从课本中删除,如果他的文章晦涩难懂就要删除?那学生怕的文言文是不是也要删除?那谁来继承泱泱中华的文化,谁来保护上下五千年的精华。我们学鲁迅,也要继承鲁迅的精华。 若说鲁迅过时,那他没有看到他的特别之处。鲁迅最特别之处就是辩证,不仅仅是辩证这个世界同时也和自己辩证,他总是怀疑、质疑,鲁迅总是有着这种精神,他的想法总是叫人意想不到却恍然大悟,“比如《采薇》里面的伯夷、叔齐,到首阳山上来,不食周粟,大多数人把他们哥俩当贤士来歌颂,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薇也是周王的,那就只好饿死。这种转折一下子就显示出鲁迅深刻的洞察力。”人们大多都是泛泛的用采薇来歌颂贤士,后人也都是抱着这种“想当然”的态度来运用这个典故,然而鲁迅的质疑却叫人恍然大悟,不论是当时的社会亦是现在的社会,他的想法总是饱含着反向思维,鲁迅的不过时是他的思维,我们不能光看他的批判内容,而应该看他批判的方式。 鲁迅有着别人少有的前瞻性。早在他那个年代便懂得保护美术、文艺作品,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喜爱,是对文化的热爱,都说喜欢是摘下玫瑰花,爱是保护玫瑰花,鲁迅对美术的热爱不亚于小王子对玫瑰的热爱。“巴别尔是世界性作家,鲁迅是中国第一个介绍巴别尔的人。”鲁迅他的一生在许多不同领域都扮演着一个引导的角色,他提倡的连环画咋前两年也出现在了中考试卷当中。 这样一个人,怎么能离开课本。谁又能代替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