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在家,闲来无事,不由想起那条老街——曾是周围最为繁华的一条街道。在幼时,母亲总爱带我去街上逛逛。一天下来,所有的吃喝玩乐都在这条街上。于是这条街,占据了我幼时的大部分回忆。
再一次踏入这条老街已时隔多年,老街的繁华不复往昔,一切静静地立在原处,少了喧闹的人气,却多了抹陈旧闲适的味道,。
看着老街那一个个熟悉的招牌,一波波浪花自记忆深处涌来。
继续向老街的深处走去,直到在一处拐角看到了那抹陌生而又熟悉的背影。那个背影在我的记忆中本就有些驼背,又隔了这些年的岁月,如今那背早已弯得更厉害了。我走向那个背影,熟悉的话语自唇瓣溢出:“奶奶,来碗糖粥。”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并未认出我。她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活计又缓缓地拿起一个小海碗,自那口陈旧的锅中为我盛了一碗粥,然后缓缓地身又坐回木板凳上继续着手上的活计。
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子女常年不在身边。退休后,就来到这条街卖起了红糖粥,如今算算,已有三十余载。母亲曾说过,小时候,外婆常常领她来小店,吃上一碗红糖粥、与老人聊上一会儿天,半日的时光就这么淡淡地过去了。可以说,母亲与我一样,就这么吃着老人的粥一日日地长大了。
如今母亲已行将不惑,但她依旧念着老人的糖粥。很多时候,母亲不仅自己来吃,还推荐别人也过来吃粥。还记得一次,一个路人问道:“老奶奶,这卖的是什么?”老人翕动着的嘴唇还未出声,一旁与我吃粥的母亲已抢着夸道:“红糖粥!可好吃了,而且不贵,是大米和红糖熬得。”“是糯米熬得。”不大不小地声音自老人处传来。母亲一愣:“糯米熬得?”老人缓缓地开了口:“是糯米熬得,大米熬得不好吃且不滋补。”老人木然的眼神里竟流露出一丝认真。母亲见自己夸错了话,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眨了眨眼,像极了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恍惚间记起不知何时老人曾呢喃过:“做了这近半辈子的糖粥,早就脱不得身了。”
这条街上,近四十年的光阴,她手里的糖粥,早已铭刻进我家三代的心上,每当我们想起她,心底就会泛起阵阵浪花。平淡,从容也许就是我们现在享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