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师是一个马大哈,比起班主任“杨老师”可是有天壤之别。这不,今天做早餐的时候,就把生鸡蛋和熟鸡蛋给弄混了,来向我们求助。
我们的教室立刻乱得一团糟,就像锅炸开了一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全部在议论怎么分辨。有的说得“摇”,有的说得“”,有的说得“看”……大家的看法都不同。于是,刘老师让大家挨个儿说理由。
说“摇”的同学的理由是:生的鸡蛋蛋黄和蛋清都能摇出声音,熟的已经凝固了,没办法摇出声音。
说“”的同学说是因为熟得已经凝固了,是实心的没有任何液体状物体。所以得久,相反,因为里面的蛋清在逆向动,导致混乱,所以生鸡蛋得慢。
说看颜色的同学的理由有点怪:没熟要黄一些,熟了要白一点。这个理由遭到了大家一致反对。刘老师说“那么我拿一个黄的,再拿一个白的,那你能分辨出来吗?”
光凭嘴上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实践。首先,说看的同学是大刘,刘老师把鸡蛋放到他的面前,让他分辨。片刻之后,大刘说:“小的是生的,大的是熟的。”然后,说的同学是陈璐滢。陈璐滢一,大的了十多二十秒钟,小的只了两圈便停下了。
摇蛋的根本不用上去就能知道最终结果。刘老师请了我们班上力大如牛的3位男生——潘涵易和小刘,来捏鸡蛋。潘涵易先上场,他先用一只手来试,结果鸡蛋纹丝不动。两只手一起试,鸡蛋仍然不裂开,看看脸,一个个面红耳赤。小刘又来,小刘使劲一压,鸡蛋破了,的确是生的。
后来,刘老师又介绍了一种方法——“泡”生的会冒泡泡,因为鸡蛋里的胚胎需要氧气,蛋壳儿上洞洞就是给予以氧气的地方,泡泡就是从这里冒出来的。
原来,科学无处不在。